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日本森林總面積超過25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60%以上,而森林蓄積量更是高達50億立方米。
盡管坐擁如此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日本的木材產業卻呈現出進出口并存的獨特態勢。其中,出口的主要木材類型為二戰后大規模種植的人工林,這類林木在日本國內占據了高達60%的比例。
援引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此前,為化解人工林供應過剩難題,推動木材及制品出口,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行動。尤其是在2017年,日本林野廳出臺的《木材與木材產品擴大出口方針》推動下,日本的木材出口量迎來了顯著增長,而中國則在這一時期成為了日本木材出口的首要目的地,并持續保持至今。
根據日本財務省發布的統計資料,2024年,日本對中國的木材出口總額從248億日元增長至297億日元,這一數字遠超同期對美國的56億日元出口和對韓國的32億日元出口。
(*數據來源:日本財務省,木頭云制圖)
從進口數量上看,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木材(包括原木和鋸材)總量達到了172萬立方米,與2023年相比,進口量增長了17%。在這其中,原木占據了日本對華木材出口總額的九成,總量高達164萬立方米。
以類型來看,多以針葉原木為主。在全球木材市場持續低迷,以及日元匯率波動的雙重影響下,目前,日本對中國出口的針葉原木價格區間為每立方米120至130美元,相較于中國針葉原木進口的平均單價低了18%。
總體上看,2024年日本對中國原木出口的大幅增長,主要受益于出口政策、日元匯率波動以及中國對原木的持續性高需求。然而,日本的木材產業存在著人工林樹種單一,應用價值受限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木材出口競爭力。并且,日本林業廳官員提到,由于年老和繼承問題,日本許多森林所有者正考慮退出木材行業。
對此,日本林業委員會和日本林業機械化協會曾提議,在未來幾年內建立一個“結合伐木和運輸成本,以及可將重新造林成本納入”的全國性市場系統,試圖讓森林所有者為其木材設定所需的價格,來提高對市場的參與,從而挽救日本木材行業。
然而,圍繞日本木材出口,還存在人工和采伐運輸成本高昂等課題。如果能夠克服,進一步提高日本木材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推動整體木材出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