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俄烏沖突及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木材產業正經歷結構性震蕩。國外媒體指出,受出口限制與國際融資成本攀升雙重沖擊,俄羅斯木材出口市場較沖突前縮水逾三分之一。作為占俄GDP 1%的支柱產業,這一變化對經濟造成的連鎖反應正引發廣泛關注。
俄羅斯坐擁820億立方米可開發森林資源,沖突前穩居全球木材出口第二大國。然而歐盟、美國等傳統市場對俄木材禁運政策實施后,其出口版圖被迫重構。為維持行業運轉,俄政府采取降稅、國家采購、運費補貼等組合措施,但出口下降仍對俄羅斯的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以中國市場為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俄羅斯對中國木材出口量同比下滑7%至1367萬立方米,出口額微降2%至2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國進口俄羅斯木材的單價同比上漲5%,或反映物流成本轉嫁與品質結構調整。
"高物流成本和進口關稅正在侵蝕利潤空間。"占俄羅斯所有林產品30%的Segezha集團副總裁伊萬諾夫指出,當前對印出口膠合板面臨30%關稅壁壘,疊加每40英尺集裝箱1800美元的運輸成本,企業需將物流占比控制在15%-20%以下方能盈利。行業人士指出,俄需通過亞洲市場彌補約50億英鎊出口缺口,但2024年對華出口量額雙降表明,單純依賴市場轉移難以抵消傳統市場流失。
盡管挑戰重重,亞洲市場仍被視作破局關鍵。伊萬諾夫測算,若印度降低關稅并優化物流,俄每年可向其出口5000萬立方米木材,相當于全國產量的25%,同時滿足印度膠合板與原木需求激增。此舉或將重塑全球木材貿易流向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市場進口量持續攀升,2024年亞洲進口俄木材總量已占其亞洲出口份額超過六成。
隨著國際林產品認證體系(如FSC)對俄資質的審查趨嚴,俄羅斯木材業的轉型已不僅是市場更迭的選擇,更是融入全球綠色供應鏈的必經之路。這場由地緣政治引發的行業變局,或將成為重塑全球木材產業格局的轉折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