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已經進入10月中旬,“2+26”城市也已基本完成環保督查,被“關停”、“取締”的板材廠現在是什么個情況呢?小編聯系了分布在各地的客戶,了解了一下現狀:
早在今年5月份, 上海寶山、松江地區木材加工廠一方面因為環保評比,要求無環評許可證企業一律停止生產,有許可證未達標的企業限期整改;另一方面,由于租金上漲,人工成本上漲等壓力下,大部分木材加工廠開始遷往太倉、張家港。截止目前為止,約有1800多個家具及行業相關的工廠搬離上海,這對對上海福人木材市場來說,也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近期,山東費縣229家板材企業獲得了環評批復。而作為最大的人造板聚集區之一——臨沂市,板材企業正在進行產業提升改造,涌現出一批以綠色環保為特色的板材企業,帶動臨沂板材產業轉型發展。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型板材企業因為種種原因被關停整頓,尋求環保發展之路。原本有些板材企業老板想尋找環保政策寬松的地區,試圖把企業異地遷移,但是環保部已經明令禁止“散亂污”企業異地搬遷。由此看出,板材企業主們還是認真做好環保整改才能安全渡過“板材企業關停風暴”,持續發展。
據媒體公開報道,34個省市自治區的浴室柜廠、板材廠等均將“被檢查”,無一能幸免。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近3000家板材廠已被通知關停,這將直接影響到國內的板材市場和就業機會,約1萬員工受影響。而目前,河北地區正專項整治小散亂污企業,嚴密排查,小板廠集中搬遷升級攻堅行動,今年10月底前完成1274家板材企業依法取締、搬遷改造工作。
而江浙地區,多位行業內人士也證實,從北到南,大量的中小板材廠正在批量死亡。
“一個年產值幾百萬的板材廠,搬廠要投入150萬,這種情況下,還干不干板材就是個問題。”一位板材行業資深人士感嘆。
不涉及搬遷的地區,中小企業則需要花好幾百萬上排污、消防等環保設施,這對超低運營空間飛行的中小制造業,幾乎是摧枯拉朽式的洗牌。
那么經歷了長達半年的“環保利劍”行動后,整個行業內會發生了那些變化?
一、市場將趨于更規范、更有序
經過這次的大整治,那些無序發展、惡性競爭的小企業勢必會倒掉,留下的必定是正規生產、良性發展的優質企業。
二、板材產品勢必會理性漲價
在政策趨緊之下,大量不達標企業將被嚴懲,這便會影響市場上的存量,當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加之通貨膨脹導致的原料及配套漲價和日益高漲的環保成本,這勢必導致板材產品整體上漲。
三、板材品牌優勢更為明顯
環保風暴之后,板材市場大清理,留下來的必定是擁有幾把刷子的優秀企業。日后板材行業內的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誰知名度高、誰影響力大,誰就能站在至高點。因此,做品牌的企業將會迎來一片商機。正所謂,堅持投入后必然有回報。
四、重品質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環保亮劍之后,想要在強強競爭中脫穎而出,那企業就必須要在產品的品質及附加值上下功夫。所謂的宣傳產品材料與功能,那已經都是過去式了,消費者不會再為此而買單。未來,他們會更注重產品的價值。
五、板材行業將迎來技改風潮
環保風暴下的企業為何倒掉一批,其原因就在于陳舊的技術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我們客觀的來看看板材產品,為何同質化明顯,產能嚴重過剩,在于很多企業都缺乏創新精神。這次環保大整治也倒逼著企業要技術改革了。為何會出現這么多污染問題,終其原因都是因為技術上不夠科學,管理上不夠規范。
以后,我們會看到很多企業自發進行技術改革,其一,大環境所迫;其二,產品升級下的不得不為之。但想長久發展,技改是遲早的事,抱怨無濟于事,轉變觀念,及早轉型升級才是正確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