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奧地利第二大經濟支柱產業,下奧地利州木材工業正面臨嚴峻挑戰。最新行業數據顯示,該州瓦爾德維爾特地區原木采購價格較全國均價高出15%,不僅領跑奧地利全境,更創下歐洲原木價格峰值。這種區域性價格倒掛導致本地鋸木企業采購成本激增,在國際市場陷入“同等售價、更高成本”的競爭劣勢。
“當前價格體系已突破企業承受閾值。”下奧地利木材工業集團(Lower Austria Timber Industry Group)主席弗朗茲·科恩鮑爾(Franz Kirnbauer)指出,“當每立方米原木采購價與成品鋸材銷售價形成倒掛時,企業運營虧損成為必然結局。”
多重壓力下的行業困境
自然因素主導供給收縮
近年頻發的極端氣候與樹皮甲蟲災害迫使林業企業提前采伐,導致原料儲備量銳減。統計顯示,災害性采伐量較常規作業量激增40%,直接打破區域性供需平衡。
產業結構性矛盾凸顯
建筑業作為木材制品主要消費領域,其數字化轉型帶來的需求萎縮與原料價格攀升形成“剪刀差”。瓦爾德維爾特地區鋸木廠主透露:“當國際競爭者能以低30%的原料成本生產同規格產品時,我們的價格體系已喪失市場傳導能力。”
系統性成本壓力疊加
除原料價格外,行業還承受著能源價格波動(同比上漲22%)、勞動力成本攀升(兩年累計增幅達18%)以及歐盟新近實施的林業管理新規帶來的合規成本。三重壓力使企業利潤率壓縮至歷史低位。
盡管當地林業企業嚴格遵守可持續采伐標準,但市場機制并未給予環保溢價補償。"我們投入的生態成本無法轉化為市場價格優勢。"科恩鮑爾強調。這種價值傳導斷裂導致:
瓦爾德維爾特地區鋸木產能利用率跌破65%警戒線
近1/3中小型鋸木廠面臨技術性破產風險
行業就業規模兩年縮減12%
“如果價格體系不能回歸合理區間,”科恩鮑爾警告,“這個曾孕育歐洲頂級木工技藝的產業基地,恐將失去可持續發展根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