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進入第三個年頭,廣西林業一枚枚新的“綠色金牌”紛至沓來——
先說用材林,木材產量從“十三五”占全國四成多提高到五成,國產木材每兩根就有一根產自廣西。次看經濟林,油茶測產又創新高,最 高單產、平均畝產持續刷新國內外紀錄。再看生態建設,廣西植被生態質量和地表水水質不斷提升,進一步鞏固全國第 一的地位。綜觀林業經濟,繼成為全國最 大木材產區之后,廣西又發展成為全國最 大板材產區,2022年全區林業一二三產總產值超過8800億元,“十四五”期間廣西在全國率先實現“萬億元林業”幾無懸念。
這些全國之最、世界紀錄,是廣西牢記領袖囑托,以新時代林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生動實踐。當前,廣西林業部門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林業科研人員奮力攻堅,助力廣西從林業大區奔向林業強區。
廣西松杉桉
頂起國產木材半邊天
“十四五”開局之際,自治區政府和國家林草局聯合建設的全國首 個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正式實施,目標是到2025年,將廣西基本建成森林生態美、林業產業強、林區百姓富、生態文化興的現代林業強區。
之前歷經數十年努力,廣西以松杉桉為主體的用材林異軍突起,成為全國人工林面積最 大省區。目前,廣西松杉桉總面積發展到1億多畝,以占全國約5%的林地生產出全國約50%的木材,單位林地年均產材量無出其右。對松杉桉三大樹種的創新性領先性研究,正是廣西林科院的長期努力和獨特優勢。
經過近30年聯合攻關,廣西建成全國最 大的馬尾松種質資源基因庫和松樹良種繁育基地。廣西林科院選育的桐棉松種源和第1代優良家系,每畝年蓄積生長量分別達到2.31立方米和2.61立方米,兩度刷新中國馬尾松生長最 高記錄。在全球200多個松類樹種中,其遺傳改良水平和遺傳增益分別位居第 一和第三。目前廣西松樹面積3475萬畝,占全區人工林面積約25%,貢獻全國50%以上的松脂產量。
1957年起,圍繞杉木豐產關鍵技術,廣西林科院杉木研究團隊持續攻關,使得種業工程技術創新和大中徑材高效培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實施效果被總結為“3個2”——每年生長2厘米粗、2米高,每畝生長量2立方米,比國家標準高出整整一倍,創下全國杉木產量之最。
作為外來樹種的桉樹,自20世紀80年代在廣西系統引種、規模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國產木材的冠軍樹種,以占全區20.4%、全國1.38%的森林面積,生產出全區80%以上、全國30%以上的木材。
40多年來,廣西選育出桉樹良種52個,在我國華南地區及越南、老撾、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累計推廣造林超過1億畝,良種使用率100%。桉樹良種每畝年均蓄積生長2.0—3.2立方米,比普通品種增產70%—80%。
特色經濟林
爭創百億元千億元新產業
油茶是廣西傳統特色經濟林,長期以來處于野生濫長、廣種薄收狀態。在國家實施木本油料發展戰略的激勵下,廣西林業科研人員多方引進新種,大力選育良種,悉心培植優苗,直到新造油茶林實現“百分之百良種、百分之百大苗、百分之百花果苗”。
良種良法新造林和大規模改造低產林連年同步并舉,短短十來年,之前“散亂差”的油茶變成了廣西經濟林的領軍產業。最 新測產結果顯示,橫州市香花油茶示范基地畝產茶油達到121.6公斤,再度刷新全國茶油單產紀錄。香花油茶是廣西林科院2012年發現的山茶屬短柱茶新物種,之后選育選優、適地適土大力推廣種植,果油率、畝產油等指標一而再、再而三創造全國之最、全球之最,出油量比其他品種多出一半甚至一倍。
在油茶種植面積超過850萬畝的基礎上,廣西正在實施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奮力實現“千萬畝面積、千億元產值”計劃,為全國木本油料發展樹立新標桿。
廣西八角、肉桂一直獨擁全球過半乃至更多的產量。廣西林科院對這對“八桂”香料的研究從不松懈,建立八角優良種質基因庫,對低產林進行綜合改造,嫁接后八角5年進入豐產期,平均畝產1000—1500公斤,產量提高60%以上,每畝純收入近萬元。肉桂研究則形成一套中大徑材板桂林培育關鍵技術,單株產量比對照林分提高206.06%,單位面積增益30%以上。
種植面積和產量獨占全球大半乃至更多的廣西香料,還有茉莉花及其花茶、羅漢果及其系列產品、金花茶及其系列產品等,其中橫州茉莉花、桂林羅漢果均已成為百億元產業。緊隨其后,香樟、白千層、沉香、桂花、山蒼子等木本香料,在科學技術推動下也競相產業化發展。
木竹加工鏈
立起林業強區大支柱
“十二五”至今,廣西木材產量由占全國三成、四成再到目前五成,從第 一產業起跑,一步步奠定、鞏固林業大區的地位。然而,要建設現代林業強區,還要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接力,方能在全國率先登上“萬億元林業”大臺階。
廣西林科院院長李開祥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檢驗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廣西林業科研要聚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奮力建設現代林業強區,將攻關方向從珍稀動植物保育、林木種質資源創新、良種良法支撐資源高效培育的一產領域,聯動木竹材加工、林產品開發利用強化提質增效的二產領域,延伸至升級生態環境、森林文化康旅、“兩山”理論實施轉化生態服務的三產領域,努力實現從林業生態建設到產業發展各領域科技創新的全覆蓋。
從2023年起,廣西打造萬億元林業以“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大突破”的節奏推進,其重點領域的科研工作,大多已經走在了前面。
近年,針對人工林速生桉木出材率低、易開裂變形和木質松軟密度小、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廣西林科院攻克了一系列加工關鍵技術,支撐建成年產1000套桉木實木門生產示范線、年產8000萬支實木衣架生產示范線,并開發建設了桉樹人工林木材材性數據庫;開發家居用和結構用新型重組木新產品,附加值較常規人造板產品提升4—6倍。
科學技術的“黏合”,促進了廣西林業二產有效銜接一產,補齊短板后來居上,成為全國最 大的人造板產區,繼而延伸下游鏈條,發展高端綠色家具家居產業,創造新的增長極。2021年,廣西木竹加工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成為林業經濟的最 大支柱;2022年,在全區39個工業大類中,木材加工和造紙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6.6%,穩居首 位。
八桂好生態
青山綠水藍天金不換
2017年和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兩度到廣西考察,都講了同樣一句話:“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
廣西林科院黨委書記尹國平說,廣西要保持和發展“金不換”的生態優勢,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必須加大力度進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不斷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多樣性。廣西林業系統特別是科研部門任重道遠,需要在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廣西的國土面積大半是森林,森林綜合生長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3倍。近年來,國家層面專家研究表明,廣西植被吸碳量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近4倍,已超過全區工業排碳量,在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走在各省市自治區前面。
2022年完成的全國第四次石漠化調查結果顯示,與2018年完成的第三次調查結果同口徑相比,廣西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少720萬畝,重度石漠化土地減少面積繼續穩居全國第 一位。2022年全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2.9%,連續3年提升。
石漠化治理研究正是廣西林業科研的一個攻關方向,項目系統評價并篩選出一批適宜石山速生的優良樹種,構建了落葉與常綠用材、用材與藥材、用材與飼料3種類型8種復合栽培模式,其中5種模式在石山地區大力推廣。
調查數據表明,廣西陸海兩界特有的珍稀物種、瀕危物種無可替代,特有值在全國排名第 一。
廣西生物多樣性如此豐富,與多年來的悉心保護、及時搶救息息相關。2022年,林業部門實施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工程,人工繁育的1000株膝柄木、100株元寶山冷杉、50株德保蘇鐵,分別回歸野外。廣西林科院在全球**攻克穿山甲人工繁育難題,成功實現穿山甲“四代同堂”。
廣西林業一產全面領先、二產后來居上、三產方興未艾,生態優勢盡顯。牢記領袖囑托,感悟思想偉力,現代林業強區建設必將讓南疆廣西更壯更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