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無黨派人士界:
您提出的《關于規模發展珍稀木材的建議》(提案第189號)收悉。經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開州區森林資源現狀
全區土地總面積596.03萬畝,林地總面積399.12萬畝,占66.96%,其中,林業部門管理林地370.73萬畝,占林地總面積92.88%;非林業部門管理林地面積28.39萬畝,占林地總面積7.12%。到2020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5%。
按林種分,全區有林地面積294.29萬畝,其中防護林147.03萬畝,用材林101.02萬畝,特用林27.44萬畝,經濟林18.64萬畝,薪炭林0.15萬畝。
根據最新的林地變更數據,森林(生態林)樹種針葉樹主要有柏木、馬尾松、杉木、華山松、日本落葉松等,闊葉樹主要有青岡、櫟類、榿木、欒樹等軟、硬闊葉樹等,這些木材商品價值較低,市場上一般每立方米幾百元。原有楠木等商品價值高的珍稀木材,全區僅有數十侏,呈單株分布。
二、珍稀木材缺乏的原因
(一)時代需求原因
這是我區缺乏珍稀木材的主要原因。開州區以前生態脆弱,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有大量的荒山荒地、25度以上坡耕需要綠化,需要盡快提高森林覆蓋率。在做造林綠化規劃,以快速綠化為目標,以抗干旱、瘠薄為樹種首選,著重于眼前的快速綠化,沒有珍稀木材的發展規劃。
(二)農戶意愿主導
受“速生、豐產”影響,快速綠化、快速成材、快速見經濟效益,而一般珍稀木材成材時間較長,“前人栽樹、后人收錢”,加之以前楠木等商品價值沒有近年表現突出,大部分農戶也不愿意發展珍稀木材。
三、高度重視,持續發展珍稀木材
隨著國際國內林業形勢不斷變化,區林業局已經認識到發展珍稀木材的重要性,已經著手相關工作。在2020年底林分改造中,試驗性種植了3000畝楠木,目前成活良好。
(一)發展珍稀木材現實意義
一是提升森林質量的有效途徑。在現行土地政策下,林業用地總面積不能規模性的增加,要提高林業產值,就需要增加單位面積價值。因地制宜發展珍稀用材林,是提升森林質量、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之一。二是符合時代需求。從國際形勢看,珍稀木材保有量不斷減少,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不斷看漲;從國內來看,整體步入小康社會后,人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的向往,而珍稀木材制作的家具、玩件,是更多人的選擇目標之一。一般珍稀木材,市場上售價在數萬到數十萬一個立方米不等,個別品種甚至論斤、論克賣,與一般木材市價相差百倍以上。
(二)發展珍稀木材切實可行
一是開州區有適宜空間。我區主要區域地處東經108度、北緯31度左右,大面積土地海拔在200-2200米間,氣候、土壤類型豐富,適宜發展珍稀木材。二是風險較低。珍稀木材一般生長期較長,成熟期30-60年以上,以長效性為目標,可根據樹木生長狀況和市場行情合理經營,風險可控。三是農戶思想意識轉變。看到珍稀木材的“好處”,從“要我種”到“我要種”。
(三)持續發展珍稀木材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9號),支持發展珍稀木材:“水熱條件好、土層深厚地區要優先選用生長快、產量高、抗病蟲害的優良珍貴用材樹種”、“鼓勵農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種植鄉土珍貴樹種”。國家林草局出臺的《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年均增加鄉土珍稀樹種和大徑材蓄積6300萬立方米。
區林業局已將規模發展楠木、栓皮櫟等珍稀樹種納入了“十四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2021年,計劃利用長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新造、改造發展楠木2萬畝,“十四五”期間擬新造、改造發展楠木10萬畝。
在項目計劃下達或作業設計時,引導當地農戶優先發展楠木。同時加強了苗木準備工作,與重慶市林科院達成了楠木種苗供應協議;同時林業局在溫泉鎮樂園村開展了楠木等珍稀樹種育苗,今年已育有楠木、崖柏、珙桐等珍稀苗木90余萬株,能保障開州珍稀木材營造林用苗。
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將發展珍稀木材納入了規劃,增添措施,強化執行力度,在能預見的將來,我區珍稀木材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衷心感謝您對我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此復函已經譚小波局長審核,廖雪林副區長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您填寫在回執上寄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我們的工作。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