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芬蘭forest.fi網站2021年2-3月消息,歐洲國家一直以來在不同政策目標的驅動下,采取各類措施促進木結構建筑行業發展。近年來,歐盟將推動建造更多木結構建筑作為政策方向,視木結構建筑為減排重要領域,但迄今為止仍未推出任何聯合推廣項目。
對此,歐盟內部有聲音表示,成員國通過區域合作推進木結構建筑發展的效果遠遠好于歐盟整體推進模式。原因有三:一是歐盟并未明確提出木結構建筑行業發展目標,且未確定成員國在其發展進程中應承擔的責任與履行的義務;二是成員國在促進木結構建筑發展方面有著不同的動因與目標;三是成員國在林木資源稟賦、建筑行業發展進程、建筑傳統、數字化發展、財政資源等方面面臨不同情況,對木結構建筑的關注點有所區別,在推進行業發展方面也采取了不同的對應措施。其中一個表現是,歐盟各成員國負責促進木結構建筑發展的行政主管部門各不相同。有些國家更關注木結構建筑發展對環境保護的影響,指定環境部負責相關事宜的推進,而有些國家則強調木結構建筑業對保持農村地區活力等經濟指標實現中的作用,因此委托經濟部門開展行業管理。
不過,歐盟很多國家將木結構建筑視為生物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德國、奧地利和瑞士開展合作,成功推進了區域性生物經濟戰略合作。然而,這些合作項目并不僅僅關注木結構建筑行業,而是著眼于環境保護這一更廣泛的目標,即促進高效、可持續的自然資源利用。這對木結構建筑發展而言,優劣并存。優勢是木結構建筑被視為邁向生物經濟系統性發展進程的重要部分,將有利于提高木材利用效率和木材企業的盈利能力。例如,可以更容易地識別有能力從鋸材廠購買多余邊材的行業,提高鋸材廠的盈利率。據悉,芬蘭鋸材廠將邊材制成木屑,然后出售給制漿企業,所得利潤可以覆蓋鋸材廠的工資成本。劣勢則是將木建筑納入各種生物經濟策略中也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在發展中可能忽視木結構建筑相關的許多技術與建造優勢及不同建筑形式等。
相較于農村地區,城市地區對木結構建筑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歐盟一些國家在農村地區合作開展生物經濟合作項目,但有相關人士質疑農村地區對木結構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城市才是未來促進木結構建筑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這是因為分區計劃或土地分配等政策工具賦予城市直接促進木結構建筑建造的空間。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城市地區修建木結構建筑可以減少建筑業產生的碳排放。未來20年中,歐洲城市的木結構建筑可以抵消歐洲水泥行業近一半的碳排放量。
這一趨勢在歐洲德語國家已有所體現。木結構建筑開始成為該地區各類建筑企業的重要賣點,而木結構住宅區也正在規劃發展中。例如,慕尼黑Prinz-Eugen-Park住宅區成功地通過提高環保意識而促進了木結構建筑行業的發展,同時激發慕尼黑著手建造一個更大的木結構住宅區。柏林在關閉泰格爾機場后,允許建造新的木結構住宅區,計劃成為現代木結構住宅樣板區。此外,漢堡和柏林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發展計劃。
與此同時,區域內木結構建筑業與其他行業和利益相關者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特別是在德語國家。這是因為建筑行業的結構性變革非常復雜,只有在所有關鍵部門和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下才能取得成功。德國聯邦政府及巴登-符騰堡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巴伐利亞州、黑森州以及許多城市都在計劃或實施重要的木結構建筑促進項目。此外,法國已決定自2022年起所有公共建筑使用的木材及其他可持續材料必須占所用材料的一半;在8層以上的公共建筑中,承重結構必須全部由木材制成。北歐國家目前已通過了各類決定,將大力發展木結構建筑,持續提高木結構建筑的競爭力,尤其是木結構高層住宅和公共建筑。瑞典從2022年起將強制實施建筑物“環境證書”制度,而芬蘭政府將在2022年春季發布建筑物對氣候影響的報告。目前,在德語國家及北歐國家,各方正在共同努力,合作制定或協調對接木結構建筑的建造規范。為了解決各國木結構建筑規范不盡相同,阻礙建筑木材貿易這一問題,北歐國家在2020年春天就成立了一個指導小組,協調統一木結構建筑規范。
芬蘭環境部長克里斯塔·米科寧近日指出,北歐國家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協調相關立法,將木結構建筑作為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立法的核心是低碳建筑,不會對具體建筑材料或能源形式作出規定,也就是說不會過分強調木材在建筑和能源中的利用,而是強調減少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跡。為此,將嚴格管控建筑全生命周期,即從建筑材料的生產運輸、建造過程、建筑使用、翻新和拆除到建筑廢棄物回收處理。今后北歐各國還將根據需要和可能性,逐步減少可允許的最大碳足跡,努力成為低碳和循環經濟領域的全球先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