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0年10月28日消息:FAO在全球景觀論壇生物多樣性數字大會上發布了題為《恢復地球——未來十年》的出版物,指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就必須努力加強全球退化森林和景觀的恢復工作。
土地和森林退化是全球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目前,全球25%的土地已退化,為了保護我們居住的地球,需要采取行動,避免、停止和扭轉世界生態系統的退化。迄今為止,已有63個國家和機構承諾恢復1.73億hm2森林,同時非洲森林景觀恢復倡議(AFR100)、拉美20×20倡議等地區性機構正致力于森林和景觀恢復工作,并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當前仍需要在國家、地區和全球層面開展更強有力的工作,以實現波恩挑戰提出的到2030年恢復3.5億hm2退化及被毀的森林,同時實現其他相關國際倡議和承諾。FAO林業部主任梅緹·威基指出,森林和景觀恢復并不只意味著種植更多樹木,還關乎社會和經濟效益,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最終實現減緩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目標。
為此,該出版物圍繞增加資金籌集、賦權當地利益方以及加強技術支持等提出一系列新的恢復倡議和計劃,旨在讓更多森林和景觀得以恢復。同時,還提出了輔助自然更新(ANR)等森林和景觀恢復技術方法,并指出影響技術方法實施的相關因素。出版物通過對中國案例的分析,強調政府主導、多利益方參與及適應性管理方法是扭轉中國幾個世紀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因素。而肯尼亞北部的案例則表明,保持地區穩定、加強社會治理、提高企業參與意識及保護野生動物等行動是成功開展土地恢復的前提條件。此外,通過巴西、柬埔寨和馬達加斯加等國家的案例研究,指出了森林和景觀恢復機制協同作用的可能途徑,而尼日爾和布基納法索案例則說明了當地政府和社區權利對于規劃及資金支持森林恢復和土地可持續管理的重要性。
該出版物強調,需要通過制定新的政策和法規支持對森林恢復的投資、針對特定景觀制定合適的恢復方案、為政府和私人投資者開發綜合性商業投資模式等行動,協同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2021-2030年)行動,擴大森林恢復規模。與此同時,在全球、景觀和項目三個尺度上開展有效監測,是保證恢復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