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港位于江蘇省東南處、長江入海口南岸,地處長三角核心圈、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岸線總長38.8公里,規劃港口岸線28.2公里;設計吞吐能力3.26億噸、2147萬標箱;港口劃分為鹿河、新涇、蕩茜等5個作業區。
就在上周三,安徽省技術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的23.47噸紅橡木板材,經“太倉快航”新海集和諧號接駁,由上海洋山港運抵太倉港,標志著滬太通關一體化全面落地。這是洋山—太倉港“聯動接卸”海關監管模式正式運行**單。
太倉港成為長三角率先實現區域通關一體化的港口之一,貨物經太倉港進出口,均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聯動接卸、視同一港。
在新模式下,太倉港作為洋山港的延伸,進口貨物運抵洋山港視同運抵太倉港,在洋山港查驗后,貨物一旦轉運至太倉港即可直接放行提離,無需辦理轉關手續;
出口貨物運抵太倉港后視同運抵洋山港,在實際運抵上海洋山之前便可實現報關單放行,貨物上午在太倉放行后,下午便可裝船直接運往洋山港換大船出口,通關時間大幅縮短。
這一創新之舉進一步提高了物流運轉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每標箱可節約運輸成本200-300元,對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特別是港航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
今年二、三季度集裝箱、貨物吞吐量出現同比快速增長;其中8月份、9月份,全港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完成50.3和56.7萬標箱,兩次刷新太倉港自開港以來的集裝箱月度生產紀錄。
未來,太倉港將深化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長三角主要港口和航運企業的合作,推進信息、技術、資金和貨物互聯互通,更好地服務長三角進出口企業,成為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的示范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