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作”的發祥地新會,中國古典家具產業正蓬勃復興,尤其在2009年新會被授予“中國古典家具之都”稱號后,新會古典家具行業企業和個體數戶更是從300多戶猛增至4000多戶,行業產值從10億元增至100億元,從業人員已超15萬人。然而在經歷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后,產業規劃的先天不足和管理發展上的無序逐漸顯現,環境污染、消防隱患等負面消息不時傳出。
作為新會乃至全市、全省的古典家具產業發展“重鎮”,新會區大澤鎮近日主動出擊,出臺《大澤鎮紅木家具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下稱《規劃》),提出將積極推動行業調整戰略,整合資源,將大澤鎮劃分為紅木古典家具提升發展區、限制發展區和禁止發展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規范行業管理,以構建區域紅木文化產業發展和打造區域品牌為目標,啟動十大品牌企業孵化、培育及評選工作,推動大澤鎮現有紅木家具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現狀
行業發展參差不齊 去年查封76家紅木廠
中國古典家具傳統“三大作”(京作、蘇作、廣作)中,“廣作”發祥地為新會,元明時期紫檀等紅木因海外貿易興盛大批進入中國,新會或因地利人杰(南宋在此覆亡而有大批工匠遺存),成為明清時期古典家具重鎮。1970年代末新會古典家具行業復蘇,產銷名列全國**,但其后逐步被浙江東陽、福建仙游甚至鄰近的中山大涌超越,品牌沒落,淪為生產基地。
2009年新會奪得“中國古典家具之都”稱號,政府將古典家具產業列入戰略性重點扶持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產業,其后加強品牌宣傳,在北京、廣州等地連番舉辦博覽會。在其后十余年間,中國古典家具在新會,尤其是大澤鎮蓬勃復興,大大小小的古典家具城先后建起,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區古典家具生產、銷售及相關配套經營主體已超過4000家,行業年產值超100億元,從業人員超15萬人。
作為新會發展紅木古典家具產業的主力,大澤鎮在過去十余年也迎來了紅木古典家具產業的高速發展期。寬松的政策讓該鎮的紅木古典家具產業發展迅猛,但先發展后管理的“放水養魚”模式,也讓產業發展中因此前缺乏產業引導和規劃而導致的問題逐步浮現。
目前,大澤鎮的紅木古典家具企業和個體戶分布較散亂,行業發展參差不齊。在江門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官網上,以“紅木”為關鍵詞在“新會”這一處理區域進行搜索,根據對2020年1月1日至10月15日數據的不完全統計發現,在上述統計時間內,江門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共收到32例涉及大澤紅木古典家具的投訴,其中氣味、粉塵、噪音等環境問題是市民投訴的主要內容,違建、占道經營、消費糾紛等也占一定比例。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大澤鎮古典家具行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共組織經促、消防、安監、環保等部門對125家紅木廠進行檢查,查封76家,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49份。
布局
劃分三大區域 擬打造紅木家具文化街
此次出臺的《規劃》,正是把矛頭指向了此前因產業規劃先天不足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翻看此次出臺的《規劃》,不難看出其**的亮點在于產業布局上的“大刀闊斧”。《規劃》提出,將依據紅木產業發展規劃的需要,把大澤鎮劃分為紅木古典家具提升發展區、限制發展區和禁止發展區。
根據《規劃》,提升發展區主要依托現有的創利來工業園及五和工業園為基礎提出,包括生產區及特色展銷區,依據場地位置分為一區(約2814.99畝)、二區(約3228.2畝),共計約6043.2畝。
其中,生產區旨在建立紅木家具生產規范化管理園區,將有選擇地引導紅木家具生產企業入園,并對新辦經營主體及現有經營主體進行統一規范管理,將尤其注重企業的升級改造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提升。特色展銷區,則將以新會古典家具城(家具城展廳)、明新古典家具城(明新展廳)、錦東紅木博覽城(錦東展廳)、江門市老居家具中心(老居展廳)為主,結合新開公路(蓮塘至大澤段)兩側70米范圍,打造紅木家具文化街,形成特色展銷區,建立銷售公開化、多元化、電商化、文化推廣與商業結合的銷售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辦經營主體將必須進入提升發展區,現有提升發展區以外的紅木家具企業也必須遷入提升發展區,擬于2025年底前完成搬遷入園。
限制生產區,將設在創利來工業園北部,范圍約2931.69畝。目前,該區域內有少量紅木產業經營主體,根據《規劃》,限制區域內已開展生產經營的合法合規的紅木產業生產企業,將予以保留,但不得在限制生產區內擴大經營。對于消防要求及環保要求不達標的企業,擬于2023年底前完成消防設備和環保設備更新,使得消防和環保排放達到國家規范和省市有關規范規定的標準;達不到國家標準的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整改,整改后仍然達不到標準的,限期關停。
根據《規劃》,除提升發展區及限制發展區以外的大澤鎮其它區域,均為禁止發展區,不得開展紅木產業生產。對已有的經營主體,其所在地屬于村集體用地的,擬于2025年底限期關停或遷離;其所在地屬于個人用地,擬于2023年底限期關停或遷離。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羅韻姿
規范
不達標不可開辦企業 擬建環保涂裝“共性工廠”
除了產業布局上的優化外,《規劃》在規范行業管理方面的舉措也頗具亮點。《規劃》提到,將引導現有紅木家具生產企業進行整治提升,計劃從生產經營主體布局、規模效益與工藝技術、質量管理、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供水供電、監督管理等方面對紅木家具行業經營主體提出具體要求和條件,不達標不允許開辦,對不符合環保、安全、規劃、衛生、消防等要求的,至2023年底,依法通過關閉、搬遷、轉產等方式限期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中還提到,將遠期(2021-2025年)規劃再提升發展一區、二區設置占地面積為50畝的涂裝“共性工廠”,采用自動化、智能化噴涂設備,推廣水性漆等環保原料,研發靜電噴涂、UV噴漆、噴粉等環保涂裝工藝。
在市場規范管理上,《規劃》提出,將發揮大澤紅木專項聯合執法隊作用,建立聯合執法機制;依靠檢測機構技術力量,加大對轄區內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力度;打擊未依法取得資質認定,擅自向社會出具虛假檢驗數據;冒用質量認證標志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全鎮生產銷售的古典紅木家具的產品標識進行統一規范。
同時,《規劃》還提出將進一步強化行業質量監控,加強對紅木標準的研究,加快地方行業聯盟標準的制訂,建立完善紅木家具生產標準體系規范,計劃于2023年底完成統一大澤紅木家具標識標注,利于消費者識別和執法監督,提升大澤紅木家具品質及品牌效應。此外,大澤鎮還將建立紅木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力爭至2025年,將中心建設成為區內**的檢測中心,滿足承擔木材及其制品監督抽查、專項抽查、定期監督檢驗以及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接受企業和其他部門委托檢驗等各種檢驗的需要,為大澤鎮乃至全區、全市、全省紅木古典家具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