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8日,江蘇太倉口岸共檢驗檢疫進口木材3784批次、611.996萬立方米,貨值9.47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4%、34.1%、47.3%。近年來,我國每年消耗的木材40%以上依靠進口,年進口量超過7000萬立方米,進境木材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性資源。這些被廣泛應用于 家具、建材、造紙等行業的進口木材 ,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外來有害生物傳入的隱患。
“松材線蟲就是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外來入侵物種。”太倉檢驗檢疫局動植物檢疫人員告訴筆者,上世紀80年代,松材線蟲在南京中山陵被首次發現,隨后相繼在安徽、山東、浙江等地形成了幾個疾病中心并向四周擴散,導致大批松樹枯死,對當地的林木資源帶來了毀滅性危害,安徽、浙江兩省蒙受的經濟損失高達5-7億元。“這些年,松材線蟲在太倉口岸也屢有截獲,已經成了檢驗檢疫重點防范的對象之一。實際工作中,除松材線蟲外,我們也截獲過很多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外來有害生物。”僅今年上半年,太倉檢驗檢疫局就先后截獲各類有害生物4321種次,其中全國首次截獲多達11種。
據了解,目前我國木材疫情風險防控體系主要設有4道“關卡”,分別是進境前的檢疫處理,靠泊前的表層檢疫、中層檢疫和下層檢疫,貨物運抵碼頭堆場后的堆場檢疫及處理,以及在重要木材進境碼頭實施的林木害蟲監測。這四道防線的層層管控,已盡可能將進境木材的疫情風險降到低水平線上,為木材進口的生物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此基礎上,太倉檢驗檢疫局有關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強對進境木材貿易商的監管,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同時針對外來林木病害等薄弱環節加強風險防控,并設立分類監管制度,在保障通關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國門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