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共有1萬多家高檔仿古家具企業,其中有1/3的企業使用大紅酸枝木料。大紅酸枝的供應量很難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隨著東南亞傳統的紅木來源地不斷“截斷”大紅酸枝的出口,致使資源告急,大紅酸枝每噸的價格已上百萬元,這也帶動其他紅木價格上漲。原材料越來越少,大紅酸枝家具的需求量卻在不斷走高。
盡管《新國標紅木標準》讓進入紅木收藏者、愛好者眼中的紅木品類越來越多,但行內認可的投資收藏品種變化不大。現在的市場仍然只認可“老三樣”:小葉紫檀、黃花梨和大紅酸枝。而在“老三樣”當中,黃花梨目前屬于有價無市的稀有品種,小葉紫檀日漸稀缺,相對而言,大紅酸枝的性價比更高,其“具溫潤、勻質地、聲舒暢、并剛柔、自約束”的特性,使得大紅酸枝家具備受國人青睞。
然而,隨著老撾、緬甸、越南、泰國及東南亞等傳統的紅木來源地“截斷”大紅酸枝的出口,其價格也是日新月異。大紅酸枝的小料、次料每噸5萬元至7萬元,中料每噸8萬元至15萬元,口徑20厘米的好料每噸在20萬元至30萬元,口徑20厘米至30厘米的上等好料每噸價格在40萬元至60萬元之間,還有些板料按其寬厚論塊賣,折合下來每噸約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