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要的紅木來源地,緬甸原木出口政策的改變,讓從業者陷入了原木之困,對于紅木行業來說,一方面是緬甸給不出木材,另一方面是瑞麗這邊卻又堆積如山。
有分析稱, 當前的紅木木材市場,不管是國外開發還是國內經銷環節,實際上其利潤水平都已降至正常的水平線以下,甚至于還有一些木材一度處于原產地價格高于國內價格的“倒掛”狀態。就目前的紅木市場來看,雖然不排除個別品種的紅木價格會繼續下探,但市場行情整體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有云南瑞麗當地商家表示,今年周圍的生意伙伴都覺得很艱難,“最近花梨木降價比較厲害,酸枝也沒有去年那么波動,基本平穩低價。先說說可再生資源這事。雖然說紅木可再生,但是生長周期很長,一般成材都要上百年,有千年紫檀,百年酸枝的說法,一直在過度砍伐,大料越來越少。”
據悉,當前瑞麗紅木加工企業一般做緬甸酸枝(奧氏黃檀),“主要是加工南部料子,也叫瓦城料。北部酸枝一般只是銷售到外地去,瓦城出來的有時被稱為花枝,黑金絲多,木紋優美,硬度也大,近似于交趾黃檀。而北部料子黑金絲少,近似花梨的木質。”
當地商家透露。目前 瑞麗的加工產業已經沒有全加工交趾黃檀(老撾大紅酸枝)的了,主要因為材料難求。“小料一噸也是二三十萬,一張辦公桌三十萬左右的價格讓很多買家不敢下手,寧愿要南部奧氏黃檀料子。”
談到目前矛盾的局面,有市場人士認為,主要是受緬甸政策的影響。
“一些人覺得往后會更難,有些人覺得現在木料積壓就是被緬甸的壓力嚇住了,造成去年大量吃進而現在國內消化不完的局面,現在瑞麗弄島有大量北部料,賣不出去,很多商家都很難過,但是,瓦城料還是好出的。可以這樣理解,現在市場還是總體在積壓,但也分好賣的,不好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