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凌晨,記者跟隨綏芬河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黃大鵬來到距離市區30公里外的綏芬河口岸進境俄羅斯原木熏蒸除害處理場,現場感受進境原木熏蒸除害工作的緊張和忙碌。
伴著清晨第一縷陽光,俄羅斯原木熏蒸除害處理場內,停靠在7、8道的47節俄羅斯進境原木車等待著“醫護人員”為其熏蒸除害。“俄羅斯是我國原木進口大國之一,由于進境原木品種多、數量大、來源廣,往往會攜帶諸多有害生物。檢驗檢疫局歷年在進口原木中截獲的害蟲種類多達96種。”黃大鵬邊走邊介紹熏蒸除害工作的必要性。
據了解,從2001年開始,綏芬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始對入境原木進行熏蒸除害處理。十余年來,不僅為全市進口木材企業減輕經濟負擔近1800萬元,更有效防止了俄羅斯進境原木攜帶的有害生物傳入,保護了我國森林、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
清晨3時40分,其他4名專業熏蒸人員來到處理場,黃大鵬接過同事手中的列車順序表,拿起工具箱,向著滿載著原木的車體走去。“核對木材徑級等基本信息,用溫度儀測量車內溫度以保證用藥劑量……”黃大鵬一邊嫻熟地操作著,一邊介紹著。他在車廂的上、中、下隨機選取了三個點插入采樣管說:“向車廂內插入測毒采樣管是為了在原木熏蒸過程中定期檢測藥劑濃度。”20分鐘后,熏蒸前的準備工作完成,其他15名工作人員到達熏蒸場地。
“今天的熏蒸任務是47車,開工。”清晨4時整,隨著一聲令下,熏蒸除害處理開始了第一步——封糊作業。封糊是保證熏蒸除害效果的基礎工作,也是最耗時費力的,大約要4個小時左右。這期間,工作人員要登車查看記錄原木攜帶活蟲密度以作為最后熏蒸效果的評估依據,更重要的是對車體查漏補漏,保證車體的整體氣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