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援引一家環保監測機構的話指出,中國對高檔家具迅猛增長的需求及紅木文化傳統復興不僅令東南亞鄰國的森林遭殃,還助長了該地區的犯罪風潮。
在中越邊境的廣西浦寨,工人們正在卸載經過半加工包裝好的紅木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13日報道,位于倫敦的環境調查機構在最新報告中寫道,非法伐木和腐敗使得交趾黃檀幾近滅絕。交趾黃檀是一種日益稀少的珍貴熱帶硬木,分布在泰國、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等湄公河流域地區。
報道稱,上述幾國的法律禁止砍伐、出口這種木材,但該報告根據過去十余年來的調查指出,由于中國對這種老紅木的需求居高不下,因而導致該地區非法伐木和木材走私橫行。
“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共進口350萬立方米紅木木材,”該報告說,“自2000年來中國進口的紅木木材,近半(即166萬立方米木材,價值約24億美元)來自湄公河流域。”
近年來的調查發現,目前泰國僅有約10萬株交趾黃檀,其他幾國則已所剩無幾。
遭到大量砍伐的森林很難恢復。它們需要“50年到100年的時間才能成材”,環境調查機構森林項目的高層人員杰戈·沃德利接受采訪時說。
該機構發現,亂砍濫伐不但引發了生物災難,而且當非法伐木者遭遇執法人員時,人員傷亡也屢見不鮮。
“伐木業的工具包括電鋸、槍支、甚至火箭推進榴彈發射器”,報告說。“自2009年以來,已有幾十名森林管理員”在泰國與來自柬埔寨偏遠地區的伐木者在交火中“喪生”。“另據信,僅2012年一年便有45名柬埔寨伐木者被泰國執法部門擊斃。”
報道稱,至少自明朝以來,黃檀便是中國高檔家具的名貴原料。但報告指出,隨著19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人們對奢侈品的需求暴漲,黃檀的消費量才開始變得無法支撐。
消費的激增令黃檀的價格也水漲船高。2011年,調查人員發現,一張黃檀木床在上海的零售價是100萬美元。根據行業協會中國紅木委方面的數據,高檔黃檀木家具的價格2013年翻了兩番。該行會預測,2014年紅木價格仍將“穩中有升”,目前來看,這個預測是可靠的。
報道分析,文化傳統并不是紅木市場的唯一推手,投機也是因素之一。中國的新富階層需要財富的避風港。“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都不走強,”紅木家具專家于鴻雁說,“人們現在把紅木作為股票之外的投資選擇。”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自1998年便把交趾黃檀列為“易危”物種,去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其列為“瀕危”物種,未經允許禁止任何出口。
然而,該公約只禁止木材、鋸材和鑲飾的出口,在執行上仍存在漏洞,因而環境調查機構呼吁簽約各方完善該公約。
“交易商現在可以在原產國對木材野蠻地進行加工,之后作為家具出口,規避禁令。”于鴻雁說。
據報道,針對紅木交易的需求方,環境調查機構的報告呼吁中國暫停從湄公河流域進口一切紅木,直到原產國出示證據表明未來出口不會影響到其黃檀數量、并保證產業發展可持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