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起,黑龍江省森工系統將全面停止木材的商業性采伐。建國以來,黑龍江森工支援國家建設累計為生產木材5.2億立方米,上繳利稅120億元。
亞布力林業局采伐的最后一棵樹木。張銳 攝
停伐之年職工積極面對
“這是停伐前亞布力林業局采伐的最后一棵樹了。以后樹會越來越多,生態環境會更好的”。3月2日,伐木工彭亞廷說。
今年45歲的彭亞廷是個老林業工人,在亞布力林業局生活工作了25年,親眼看著周圍環境在一天天變化。彭亞廷感慨道,“這個政策好啊!伐木少了,以后惡劣天氣就會出現得少了,孩子們就有好的居住環境了”。
滿載木材的運輸車。張銳 攝
說到停伐的影響,彭亞廷沒有多少擔心。他說,“雖然停伐后不能伐樹了,我少了一萬多元的收入。但是林業轉型,我們去做護林人、育林人,還是有活干的,生活不會出現多少困難。”
這些天,聯宇木業儲存了不少木料。總經理任宗營告訴記者,現在進口木材比例占15%左右,停伐之后,企業得增加木材的進口量,估計到時候價格得漲。且從綏芬河進口的木材種類單一,一部分零件無法生產,估計企業得減產三分之一,生產成本也提高了不少。盡管如此,為了企業生存我們也會采取措施應對停伐帶來的影響。
實施天保停伐平穩過渡
1998年,國家實施了天保工程,在國有林區調減木材產量,有計劃分流安置林區職工,加大民生投入,森工人的生態保護意識大幅提升。
龍江森工積極鼓勵林場職工承包經營,把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結合起來,很多林場職工通過發展中草藥、山野菜、吊袋木耳、養林蛙等立體經濟富了起來。
據了解,實施天保工程以來,龍江森工森林面積由1997年的748.6萬公頃增加到853.2萬公頃,總蓄積量由6.38億立方米增加到8.17億立方米。林區增加木材價值和生態價值高達3447.9億元,是同期投入的10倍。2013年林下經濟專業戶接近十萬戶,林下經濟產值達260億元,占森工產值比重的52.4%。
一天工作結束了,伐木工人回到工棚取暖。張銳 攝
邁向“林區經濟”信心滿滿
“林業經濟”被“林區經濟”取代,是龍江森工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省森工林區在產業承接上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食品等產業,建立了糧食、蔬菜、畜牧、林果、北藥、食用菌、黑蜂等10大產業基地。
據了解,目前森工林區葦河林業局已建成木耳生產基地11個,全局從事木耳產業生產經營的分流職工有1000人左右,而且山上林場幾乎家家都在搞木耳種植,木耳產業已經成為一項富民產業。2013年地栽木耳栽培數量完成2.1億袋,實現產值5.5億元,木耳收入已經占家庭總收入的60%以上。
木材加工企業工作車間。張銳 攝
面臨木材停伐,亞布力林業局副局長趙鳳瑞說,林業局將積極尋求種植木耳所需原料的替代產品,與此同時利用土地資源發展訂單農業等項目。對于停伐后,企業的減收、減利,育林基金將失去來源等問題,林業局將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好項目,幫助職工群眾度過難關,徹底實現從“砍樹人”到“種樹人”和“護林人”的轉變,從“獨木支撐”到“多業并舉”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