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中國需求”滋生非法貿易的報道頻頻見諸西方媒體。法新社等外國媒體11月29日又援引總部位于倫敦的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組織(EIA)”的報告渲染稱,由于中國市場需求旺盛,而中國本身又實施退耕還林政策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因此中國已經成為了“非法木材貿易的集散地”。與此同時,中國附近的湄公河地區甚至非洲都“深受此影響”。
法新社等媒體在報道中均強調,EIA這份最新發布的、題為《對毀滅的欲望:中國在非法木材中的貿易》的報道中指出,與美國等主要貿易伙伴不同的是,中國對非法木材交易“無所作為”。“作為全球最大木材貿易商,中國針對非法伐木行動若要有所改進,將完全取決于該國所采取的措施,”這份報告聲稱,“然而,當主要消費市場采取行動的時候,中國卻堅定地充當旁觀者。”
法新社報告稱,自2000年以來,中國對外國木材的需求量已經增加三倍,至去年的18億立方米——這些原料足以填滿60多個中國08年奧運會的主會場“鳥巢”。這些進口數量總量的10%都是“非法貿易”,而且這一數字僅為“保守估算”,真實情況“或更為糟糕”。
英國路透社也補充稱,EIA這份報告研究主要基于國際刑事警察組織、世界銀行以及其他世界組織的調查。這份研究稱,中國木材需求甚至在緬甸、柬埔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非洲部分地區的沖突中都扮演著“火上添油”的角色。
此外,對于中國如何完成“非法木材貿易”,越南“thanhniennews”新聞網援引EIA報告舉例稱,在出口至中國時,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違禁品印茄木,曾被偽裝成地震重建材料和橋梁部件。
針對EIA發表的上述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9日已在例行記者會中明確表示,在打擊木材非法采伐及相關貿易問題上,中方的立場是一貫和堅定的。中國堅決反對并打擊非法采伐及相關貿易行為,堅持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資源管理合作戰略,愿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為林區脫貧和經濟發展、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維護正常的林產品貿易、加強全球森林資源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木材網·新聞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