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永寨木業有限公司
- 吳佳鳳 網絡經理
-
- 經營模式:銷售商
- 所在地區:福建|漳州

松木是一種針葉植物(常見的針葉植物有松木、杉木、植物),它具有松香味、色淡黃、癤疤多、對大氣溫度反應快、容易脹大、極難自然風干 等特性,故需經人工處理,如烘干、脫脂去除有機化合物,漂白統一樹色,中和樹性使之不易變形。在家具的文化史冊上,松木家具的創始者北歐人的創意功不可沒,他們化腐朽為傳奇,把原本被過量樹脂擁擠的速生樹種經脫胎烘干變成優質板材,從而讓松木以其樸實無華的質感,栩栩如生的紋理、清純亮麗的色澤,把家居環境裝點得素雅、純靜、融入與自然的和諧與安寧,因而松木家具被聯合國人文部定為環保家具。松木家具在視覺上先“色”奪人。恬淡柔和的松木本色“天生麗質難自棄”讓其他樹種低眉俯首。不加雕飾的松木本色家具是自然風光,是自然風情,精曠的紋理,細膩的線條,剛柔兼濟。生產流程編輯 刨切薄木制造工序 通常,加工天然薄木的是采用刨切的方法。其工序流程如下:原木→截斷→剖方→軟化(汽蒸或水煮)→刨切→烘干(或不烘干)→剪切→檢驗包裝→入庫以下僅介紹其中三個重要環節: 截剖 原木進廠后,首先要按照所需長度截成木段,而后再剖制木方時,必須根據原木直徑、木材紋理和木方在刨切機上的固定方法選擇鋸剖方案,使刨切的薄木寬度不小于有關要求。方案合理不僅出材率高,而且制得的徑切薄木多,弦切薄木少,所得產品裝飾價值高,不同徑級的原木要采用不同的鋸剖方案。圖中的粗實線為鋸剖線,箭頭方向是刨刀的刨切方向,在實際生產中,直徑小于400mm的原木通常采用鋸剖方案B,而直徑為400~800mm的原木則多采用鋸剖D和E。采用這些鋸剖方案生產薄木時,出板率高,薄木質量較好,刨切機效率高。 蒸煮 木方經過蒸煮(即水熱處理)以后,木材的可塑性增加。提高木材塑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將溫度和含水率,這兩個因素同時配合調整,即提高木材的溫度同時又增加木材的含水率。這就是實際生產中通常用飽和蒸汽或熱水對木方進行蒸煮處理一水熱處理的原因所在。首先,木方放入蒸煮池時,應按樹種,木方規格分別進行;水溫最好保持常溫,并緩慢升溫,以免因熱應力導致木方開裂。升至 40℃以上時,更應放慢升溫速度;蒸煮過度也會降低薄木質量;蒸煮池應經常 常清除樹脂、樹皮、泥沙,并經常換水,以減少木方污染;蒸煮處理后的木方應及時放入刨切機前的貯木溫水槽中,保溫在40~50℃范圍(隨樹種和薄木厚度而定)。下表列出了幾種木材的蒸煮基準,僅供參考。 干燥 干燥后含水率一般要求在8%~12%為宜,薄木干燥設備有連續作業的滾筒式干燥機和帶式干燥機以及間歇 作業的干燥室。干燥室是老式干燥設備,很不經濟,但干燥質量較好。應用最廣泛的是滾筒式干燥機。比較簿的薄木,特別是厚度小于0.4mm的薄木,必須采用帶式干燥機。 木皮切削方式:1.橫切:渦紋;2.縱切:直紋;3.斜切: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