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嵐山作為“中國新興木業之都”,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全國第二家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也是全國十大進口木材戰略儲備基地之一,被評為中國十大木業產業加工園。
種種殊榮,是當地政府幾十年如一日地瞄準“木材產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成果。7月3日,在2023全球木材與木制品大會舉辦之際,海報新聞記者走進嵐山區,探尋木材產業如何在生態低碳循環經濟大背景下,實現“一塊木頭”的精彩蝶變。
數據顯示,2022年嵐山口岸進口木材915萬方,同比增長14%,占全國原木進口的21.05%,首次躍升為全國最大的木材進口港。
這樣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
立足臨港優勢 打通“材富”路
以山東港口日照港為例,作為全國最大的原木接卸港,山東港口日照港經過20多年的持續打造,積累了多重優勢,擁有專業性木材泊位6個、生產設備300余臺套、配套堆場30余萬平米,建有全國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木材熏蒸系統,獲批海關總署全國A類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木材接卸的資源優勢在全國處于前列。
同時,日照港鐵路交通優勢明顯,是全國唯一具有兩條千公里鐵路直達港區的港口,疏港鐵路聯通隴海新石鐵路。去年以來,按照“開班列、建陸港、拓貨源”的思路,打通了西北地區海鐵聯運新通道,將西部木材產業的“入海口”搬到“家門口”,使港口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
走向良性競合 鋪就“材富”路
以民營企業嵐橋港來說,該港口充分發揮民營港口的優勢,破除港口行業潛在性壟斷,讓本地木材產業直接獲得了實惠。同時,嵐橋港與周邊港口的良性競爭,做大了市場蛋糕,帶動了包括木材在內的其他臨港產業快速向港口周邊集聚,港口與臨港產業之間已形成互為供給的良性互動格局。
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嵐橋港已與木材相關企業之間建立了最經濟、最便捷的“快速通道、綠色通道”,整體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
加大政策扶持 拓寬“材富”路
2022年以來,嵐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木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木材產業集群作為重點臨港產業之一進行培育和扶持,成立了木材產業鏈專班專職推進,確立了“依法清理規范、同步提升發展”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產業規范整治,一手抓產業提升發展,積極探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嵐山區木材貿易和加工企業已發展到400余家,其中木材加工企業360余家(規模以上木材企業65家),安裝大鋸700余臺套,年加工木材能力達到700萬方,年貿易加工產值突破100億元,直接帶動從業人員2萬余人。
該如何抓住2023全球木材與木制品大會的發展機遇?
“作為全國最大木材接卸港,爭做行業的引領者是我們的目標追求。”山東港口日照港三公司副經理(掛職)肖偉說:“我們將以此次盛會為契機,積極踐行“三個更加”“三個滿意”,落實“三區互融”,延伸物流鏈服務,搭建資源集聚平臺,與廣大客戶一道,攜手并肩,精誠合作,推進木材產業由規模擴張向精益發展轉變,不斷發揮港口引領帶動作用,為服務腹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嵐橋港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監莊向鋒說:“未來,嵐橋港木材業務將持續向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繼續提高木材接卸能力和效率。充分發揮嵐橋港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的作用,推動傳統木材行業轉型升級,鞏固提升產業優勢,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進而提升嵐山區乃至日照市的開放動力和產業活力。”
慨然前行,日照仍將久久為功。未來幾年,日照將以建設低碳融合的國家級進口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為目標,堅持“綠色發展、集約發展、創新發展”不動搖,持續抓好產業整治提升,加快推進園區轉型升級,促進木材精深加工產業形成集聚效應,聚力打造江北最大的家具家裝備料中心、國內重要的裝配式木結構(園林古建)加工中心和輻射松兒童家具生產基地,點燃創新火花,做優產業升級文章。(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