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縣黃安鎮歷史悠久,木材加工產業強勁。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該鎮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重點鎮建設為抓手,提升“顏值”,建好產業,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給“美麗”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扮靚“面子”:走向“幸福” 留住鄉愁
11月1日,天朗氣清,記者走進鄆城縣黃安鎮于樓新村,隨處可見干凈平坦的道路、嬌艷欲滴的鮮花、錯落有致的樓房……村在畫中,畫在村里,一幅充滿生機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展現在眼前。
來到71歲的村民于文舉家中,屋內兩室兩廳整潔敞亮,廚房、衛生間、天然氣配套齊全,屋外小院種植了花卉草木。回憶起以前的生活,于文舉感慨道:“搬遷之前,村莊路難行,房子破舊,垃圾柴垛滿街放。”
如何改變窘狀?2011年,于樓村成為黃安鎮推進“兩新”融合的試點村。“新村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目標,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風光,既留住傳統,也留住鄉愁。”于樓行政村黨支部書記于發云說,新村建設了高層、多層、周轉房等居所,還規劃了村委會、敬老院、學校等,徹底改變了農村住宅結構單一、功能不完善的傳統居住生活模式。
“搬進新村后,幸福生活說不完。”于文舉告訴記者,進出新村走的是水泥路,腳不沾泥;取暖做飯洗澡用上了天然氣;24小時都有自來水;廚房垃圾,定點扔到村莊的垃圾箱,早已經改變了隨意亂倒的習慣。
拓寬“路子”:百舸爭流 產業興旺
行走在黃安鎮大街小巷,道路兩側,木料販賣、木料旋切、板材生產等木材加工企業隨處可見,一輛輛滿載木材的貨車穿行于工廠內外,將加工好的產品發往全國各地……整個木料加工形成“一條龍”產業鏈,拓寬了當地村民致富路。
“在當地,村民很少外出打工,我憑技術一個月能拿到1萬多元的工資,還能照看家人,很滿意。”今年50歲的王成平是眾拓新材料(菏澤)有限公司一名技術工人,在這個生產車間,從原料到成品出庫,年產18萬立方米的實木顆粒板生產線上,只有5名工人。
“經過20多年發展,木材加工業已成為黃安主導產業,也是全鎮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的富民產業。”黃安鎮黨委書記韓要強說,為幫助木材企業轉型發展,黃安鎮關掉一大批“散亂污”企業,累計取締燃煤鍋爐200多個、“散亂污”企業30余家;引進熱力公司,開展集中供熱,為木材企業破解熱源難題,實現木材產業新舊動能轉換。
截至目前,黃安鎮共有各類木材加工企業2300余家,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3萬余人,
產品涵蓋單板、多層板、細木工板、科技木、刨花板、密度板、家具等七大系列,初步形成了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充實“里子”:提升服務 優化營商
“沒想到這么方便,辦理環評這么快就獲批了!”在黃安鎮便民服務中心,鄆城縣翔達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季敬國拿著環評批復文件難掩興奮之情。
黃安鎮是菏澤市確定的賦予縣級審批服務權限的重點鎮之一。近年來,黃安鎮為做實營商環境“里子”,下足了功夫。在黃安鎮便民服務中心,可以辦理企業開辦、生育登記服務等多項群眾辦理高頻事項。優化幫代辦,適老助殘“上門辦”,實現了“就近可辦、就近能辦”,多類事項實現“立等可取”,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貼心服務。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 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高端木制品產業園、眾拓新材料、九星裝飾材料、泓匠新材料、旺家裝飾材料、六沐熱力等10余個固定投資過億元項目落戶黃安鎮。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韓要強表示,接下來,黃安鎮將繼續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用實干實績實現黃安鎮高質量發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