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西林業系統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力以赴穩增長、優生態、惠民生、促發展,全國首個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落地實施,廣西成為全國第一個實施人工商品林采伐改革、第二個實施林地占補平衡改革試點省份,林業改革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新時代十年,廣西林業部門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現代林業強區建設,廣西林業部門未來還將采取哪些新舉措,有何新思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蔡中平回答了這些問題。
新時代十年,廣西林業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
蔡中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廣西視察,高度稱贊“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殷切囑托“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是我們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傳遞出新時代林業改革發展的時代使命、戰略任務和科學方法。我們要筑牢我國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立足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推動在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十年奮斗,十年輝煌。全區林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緊跟偉大復興領航人踔厲篤行,全區連續十年每年植樹造林300萬畝;森林蓄積量從2012年的6.4億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9.78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2.5%;木材年產量從2012年的2100萬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3900萬立方米,年均增長7.1%;林業產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219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8487億元,年均增長16.2%。廣西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森林生態優勢區、森林資源富集區、林業產業集中區、鄉村林業示范區和林業改革促進區。
新時代十年,廣西林業部門加快建設全國首個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扎實推進新時代林業高質量發展,林業工作全方位融入和服務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新時代十年,我們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持續筑牢南方重要生態屏障。廣西林業部門扎實推進國土綠化,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嚴格林草生態資源監管,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均居全國第三位,紅樹林面積居全國第二位,森林生態改善程度居全國第一位。全區共建立自然保護地223處,約占全區土地面積的9.48%,另有世界遺產地2處、世界地質公園1處。廣西正立足自然資源條件與特點,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持續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
新時代十年,我們始終堅持綠色富民,鍛造廣西綠色發展重要引擎。廣西林業部門深入實施現代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人造板生產基地、林化產品生產基地、林漿紙一體化產業基地。全區人工林面積、國家儲備林建設規模、森林蓄積量可采率等均居全國第一位,油茶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三位;林下經濟成為全國排頭兵,林業生態旅游成為全國標桿;尤其是以約占全國5%的林地,生產出了占全國近一半的木材,穩居全國第一位;林業產業總產值從2015年的全國第五位躍升到2021年的全國第二位。
新時代十年,我們始終堅持振興鄉村,全力打造鄉村林業示范區。廣西林業部門大力推進生態扶貧、產業扶貧,“十三五”期間,全區4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林業產值年均增長超過10%;選聘續聘生態護林員6.4萬人,人均年增收超過8000元,林業直接帶動超過60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20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新時代十年,我們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打造全國林業改革先行促發展的典范。廣西林業部門全面推行林長制,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建立五級林長體系;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國有林場改革獲國家評估為“優秀”等次,國有林場資產總額較十年前增長了一倍。創新舉辦的中國—東盟林木展、世界木材與木制品貿易大會、廣西“兩山”發展論壇等重要展會,已經成為全國林業“雙循環”的重要平臺。
新時代十年,廣西林業事業最鮮明的主題主線,就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高質量建設現代林業強區。實踐證明,只要我們緊跟偉大復興領航人踔厲篤行,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一定能夠把荒山禿嶺變成綠色林海、把山坡林地變成綠色銀行、把林上林下變成綠色寶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廣西林業工作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蔡中平:這一年,廣西林業改革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2022年,全區預計完成植樹造林350萬畝,占年度計劃任務的140%;全區林業產業總產值預計達到8800億元,同比增長5.3%。具體來說,我們主要在6個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國土科學綠化行動穩步推進。大力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中央財政造林補貼項目、國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項目。完成義務植樹8177萬株。連續14年每年完成植樹造林300萬畝以上。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任務面積82.2萬畝,總任務量同比增長123.92%。啟動“珍貴樹種進百城入萬村”行動。指導北海市申報國家森林城市獲準報備,實現全區創建全覆蓋。
——廣西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加快推進廣西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油茶“雙千”計劃,預計完成油茶新造林25萬畝、低產林改造30萬畝;橫州市香花油茶良種畝產達到121.6公斤,創全區茶油最高單產新紀錄。預計生產各類苗木11億株,苗木產值約55億元。木材加工等產值預計超過3500億元,林下經濟產值超過1300億元,花卉產業產值230億元。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面積237萬畝,獲批復貸款274.97億元,新增放款72.64億元,分別是上年同期的7倍、6倍。新認定森林旅游系列品牌基地33個。
——林業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石漠化土地減少率和治理成效居全國前列。完成紅樹林新造林3300畝、修復7620畝。全州天湖等3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通過驗收。公布第二批10處自治區重要濕地名錄。全國首次實現膝柄木野外回歸種植,首次攻克穿山甲子三代(第四代)人工繁育難題。落實自然保護區內權屬集體和個人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提高政策,在九萬山等3處自然保護區開展人工林贖買試點。
——林草資源保護管理持續加強。推動建成“空天地網”一體化林草資源監測監管體系,深化森林督查“回頭看”和案件“清零”,持續多年開展“綠網·颶風”專項行動,對14個設區市進行全覆蓋下沉督導涉林問題排查整改,掛牌督辦8起重大涉林案件;重點推進礦山非法用林問題整改。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涉林問題整改,完成整改任務85%。聯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公布《廣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建立廣西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林火衛星熱點快速核查反饋機制,早期處置林區農事用火等1300多起,組織培訓鄉鎮森林防火人員5000多人次。拔除松材線蟲病疫區4個、疫點20個,減少疫情發生面積7.6萬畝。
——林業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全面推行林長制,在全國率先出臺《林長履職規范》。自治區政府印發方案,正式啟動深化國有林場經營管理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試點,首批發放林票350多萬元。油茶等3個險種納入中央政策補貼范圍,野生動物肇事毀損納入森林保險責任范圍。全區首筆“林權收儲+融資擔保”貸款成功發放。取得林業科技成果108項,編制油茶、林業碳匯2個廣西優勢特色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成為全國第二個實施林地占補平衡、首個實施人工商品林采伐改革試點省份。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世界木材與木制品貿易大會、第一屆中國南方花卉苗木交易會等重要展會。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有力實施。4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林業產業總產值預計達2550億元,同比增長5%。共選聘續聘生態護林員6.4萬人,同比增長12.7%,管護資源面積達7900多萬畝,鞏固和拓展20多萬名脫貧人口在家門口就業。鄉村振興國家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涉林任務中的2項牽頭任務、53項配合任務如期完成整改。全力支持羅城、龍勝定點幫扶工作,下達涉林資金1.48億元,選聘續聘生態護林員7811名,列全區項目縣第一和第四位。
未來,廣西推動林業改革發展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蔡中平:答好新時代林業高質量發展答卷,推進現代林業強區建設,下一步,我們全區林業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圍繞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總要求,把牢堅持和加強黨對林業工作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保證,突出推進新時代林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主線,統籌推進林業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林業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林區群眾生活高品質提升,高質量建設林業生態功能優勢區、優質林業資源富集區、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奮力實現林業生態振興、林業產業振興、鄉村林業振興。
加力推動自然生態保護修復實現新突破。提升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能力和水平,積極推動國家公園創建,確保2030年建成一個以上國家公園。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林草碳匯鞏固提升行動,積極推動林草碳匯交易。
重點推進實施萬億林業綠色產業行動。聚力聚焦建設廣西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推動出臺《廣西萬億林業綠色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深入實施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推動油茶發展面積達到960萬畝;落實“以竹代塑”倡議,大力推進竹藤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建設一批高標準示范基地,創建一批示范縣,林下經濟產值達1330億元。穩步推進林業產業園區建設,指導各地積極創建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加快推進高峰森林公園等環南寧森林旅游圈項目建設,有序開展林業產業招商活動。創新舉辦世界林木業大會,提升南方花卉苗木交易會等平臺影響力,加快欽州港進口木材加工園區建設。
加力推動鄉村林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木種苗、竹藤花卉等產業,培育一批特色林下經濟品牌和鄉村森林草原旅游新業態。持續開展森林縣城、森林鄉鎮、森林村莊系列建設,創建一批“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美麗鄉村”。
加力推動林業現代化治理形成新體系。強化組織實施林長制,完善建立制度體系,推動林長制高效運行。持續推進集體林區“三變”改革,積極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完善林權流轉等機制,深化國有林場管理機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