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在運輸市場上的理想定位是高附加值貨品,如電子設備、汽車及其零部件等,但發展初期為了緩解空載問題和分攤運費,回程班列多會從運輸低價木材回國。由于中歐、中俄間木材貿易的發展,以及鐵軌相連的地緣優勢,這一權宜之計逐漸發展成了一樁長期穩定的大買賣。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中歐班列共鋪劃了82條運輸線路,通達歐洲24個國家196個城市,逐步“連點成線”“織線成網”,運輸服務網絡覆蓋了歐洲全境,形成了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運輸大動脈。
運輸貨物品類已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漸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53大門類、5萬多個品種,涵蓋了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生產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多個城市競相開行了木材專列,如甘肅武威、成都、山東日照、重慶和長沙等,已開通的木材口岸有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和綏芬河四個。
其中,為了更高效更有組織地運輸和分撥,一些城市進行了深度探索。比如成都青白江木材交易中心就與成都國際陸港實行“班列+園區”的模式,秩序化運營與俄羅斯之間的木材專列,并收集和利用運行數據,張弛有度地運營,以對供需市場的變化做出及時和有效的應對。
據綏芬河海關統計,今年1-7月份,綏芬河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境中歐班列462列47133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2.4%和95.8%,主要貨物為板材、汽車配件等,班列開行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據滿洲里海關統計,2022年上半年,經中歐班列東部通道滿洲里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2215列,同比(下同)增長34.2%;運送集裝箱18.12萬標箱,增長39.9%;總貨值約合人民幣249.86億元,增長56.5%。其中,進境班列1239列,貨值約合人民幣135.77億元;出境班列976列,貨值約合人民幣114.09億元。開行列數、運送集裝箱標箱數、貨值等方面均保持增長勢頭。
小結
通常情況下,“一帶一路”中歐木材回程班列的運行時間為30天左右,相比較海運,回程班列是時效性最快且價格最具優勢的運輸方式,也更具貨物運輸安全。
所以,中歐班列這條“鋼鐵長龍”暢行亞歐大陸,常態化向好發展,為我國原木進口保穩提質注入了強大動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