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 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國際竹藤中心、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發起的“首屆現代木竹結構建筑與人居產業論壇”在北京正式啟幕。 論壇以“順勢筑質量新高、合力謀低碳未來”為主題,集聚行業優秀產學研力量,分享國內外現代木結構最新研究成果,研討現代木竹結構建筑技術發展與應用的焦點與痛點。在此次論交流會上,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會長劉能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演講。
一是木材貿易及變化。他表示,2019年國內木材供給總量是5.78億立方米,由于疫情影響近兩年不會超過這個數據。在國產木材的貿易量方面,近十多年來總體是增長的趨勢,其中2020年最高,達到了1.03億立方米,這得益于國家人工林的增長。此外,中國人均消費與世界主要國家對比,從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來看,千人消費原木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鋸材的消費和世界人均水平是持平的,但是和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我國的木材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木材加工現狀。他指出,按照協會的統計測算,牧業加工產值接近2萬億。
三是趨勢與建議。他表示,首先,市場總量將持續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人均消費量,目前人均木材消費量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60%多,未來木業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次,是行業轉型升級加快,現在木業行業隨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木業產業呈現出產業鏈向高端、中端延伸,產品向智能綠色化發展的趨勢。同時,產業集中度要快速提升,現在已經形成了很多知名的木業產業集聚地,從產業鏈、供應鏈的角度非常配套,企業的規模也在大量擴張,去年木業家居上市公司超過了30多家,超百億的有4家,超50億以上的有12家,而且速度還在加快。
以下為文字實錄:
劉能文:感謝組委會給我們這樣一個演講的機會,剛才聽了楊總、蘇司長、陳會長的重要指示,收獲非常大。他們其實對我們現代木結構產業未來的發展提了很好的意見,我們下一步在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參與到聯席會以后盡我們的力量做好工作。今天給大家匯報的是我國木材加工貿易情況,從三個方面來匯報。
1.木材貿易及變化。中國林業和草原的發展2019年報告中可以看到,2019年國內木材供給總量是5.78億立方米,由于疫情影響這兩年不會超過這個數據。從這里可以看到,進口占到了49%,人造板占27%,國內商品木材占17%。消費結構是5.78億立方米,消費量里面建筑業是最大的消費大戶,其次是造紙業,木制品的出口占的量也非常大,大概需要19%,家具占10%多一點。
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我們國家進行了9次森林資源的清查,可以看到40多年來森林面積、蓄積量和覆蓋率都有很大的增長,按照《國家林草局“十四五”林草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十三五”時期完成了國產指標,“十三五”末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3.04%,蓄積量是175億立方米,人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3,蓄積量占世界水平的1/4左右。
國產木材的貿易量,近十多年來總體是增長的趨勢,2020年最高,達到了1.03億立方米,這得益于國家人工林的增長。進口木材貿易幾十年來一直在政府,2001面是1000多萬立方米,最高峰時期是2019年,達到了1.14億立方米,我們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進口國。
國產及進口木材變化情況,我們每年的木材貿易量是2億立方米左右,可以看到從2014年開始進口才大于國產。進口木材貿易結構的變化,隨著我們國家產業升級,尤其是物流運輸的影響,勞動力成本的增加,環境安全方面的要求,現在我們的進口木材結構,原木鋸材的比重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零幾年的時候90%是原木,鋸材是在10%左右。
看一下主要進口木材來源地,來源很分散,集中度非常高。前10位的進口國占整個木材進口總量的70%多一點,這是原木。去年從97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木,這三年(2019-2021年)原木進口的變化上可以看出來新西蘭和德國份額是增長的,俄羅斯以前是非常大的原木來源國,澳大利亞被他們取代了,從今年1-5月份的情況來看下降了24%,原因是現在原木的價格非常高,加上今年疫情多點散發,消費需求,價格傳導不到下面,所以導致今年1-5月份原木進口量大幅的下降。這些年來鋸材都是下降的,鋸材下降的原因是因為全球疫情爆發以后鋸材生產工廠關掉,供給不足,價格暴漲,平時的鋸材是200多美元/立方米,2021年最高的時候達到了差不多500美元/立方米,泰國的鋸材一直是穩定的增長。這得益于泰國有很多利用橡膠木作板材,很多是中國企業去投資的,這幾年價格維持的比較平穩,大概是260美元左右,到現在還是260美元左右。今年1-5月份鋸材的進口量是增加的,幾個國家的增加量很大,烏克蘭、加拿大(增長了34%),這和我們這幾年做的工作有很大的關系。另外這兩年鋸材工廠恢復生產,供應增加了,相比而言價格性能比優于原木。
中國人均消費與世界主要國家對比,啊從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來看,千人消費原木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鋸材的消費和世界人均水平是持平的,但是和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我們的木材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木材加工現狀
按照我們協會的統計測算,牧業加工產值接近2萬億,包括六個方面。
首先是人造板。近十幾年人造板的產量逐年增長,2021年創歷史新高,達到了3.15億立方米,主要是刨花板和纖維板的增長。過去十年人造板產量的年均增長增速接近4.1%,中國之所以消費總量在近五六年維持在6億立方米之下跟國內的人造板的生產快速發展功不可沒我們的資源是沒有問題的。
人造板人早這幾年的出口在1200-1500立方米之間,人造板的出口占整個木制品出口總量的20%左右,是第二大。定向刨花板產業是現代木結構建筑里面很重要的輔助材料,中國是2010年第一條應向刨花板生產線在湖北寶源投產,介質2021年,全國保有應向刨花板生產線27條,合計生產能力554萬立方米/年及2021年產量340萬立方米,其中用木結構約40萬立方米。我國定向刨花板進口量在2020年達到峰值,達33.5萬立方米;2021年進口量為30.3萬立方米,其中B3等級以上約占30%,主要用于木結構建筑。去年全國定向刨花板用于木結構建筑的大概有50萬立方米。
家具制造業是木業里面最大的產業,這么多年來保持增長,最高峰時期是2017年達到了8700多億的營收。從2018年以后,隨著國內環保、安全生產的要求,有一批企業進行了關停并轉,后來的產值下降了,盡管營收下降了,按照2021年又開始上升了。中國是家具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每年大概有3-5億件家具出口,而且出口額達到了200-250億美元,去年家具出口是256億美元,占中國木制品出口重量的58%。我們的出口量是非常可觀的及
木門產業,我國木門行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平衡,2021年中國木門行業產值達1603億元,同比增長2.1%。木門的出口量每年是30多萬噸,因為木門定制產品,出口額是8-9億美元之間。
木竹地板產業,產量維持在8億平方米左右,按照林產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銷售量是4億平方米以內,這么多年木竹地板的產量、消費量一直沒有大的增長,還是由于木地板的消費稅的問題,去年7月財政部已經啟動了取消木地板的消費稅,現在文件已經會簽了,但是對實木地板還是沒有取消,這就意味著消費稅影響了生產企業的正規生產,被石材、地材替代了。
木結構建筑產業,2019年到2021年的數據來自于住建部的標準定額司。總體來說,現在國內游膠合木梁生產線有110條,CLT生產線3條,產值是150億元左右。現在從木材資源,從加工水平,包括這些年來科研院所對人才的培養,對標準的制定完善,現代木結構的發展具備了非常好的基礎。所以這個產業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趨勢與建議
一是市場總量將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人均消費量,目前人均木材消費量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60%多一點,2/3的樣子。未來木業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行業轉型升級加快。現在木業行業隨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木業產業呈現出產業鏈向高端、中端延伸,產品向智能綠色化發展的趨勢。
三是產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現在已經形成了很多知名的木業產業集聚地,從產業鏈、供應鏈的角度非常配套。企業的規模也在大量擴張,去年木業家居上市公司超過了30多家,超百億的有4家,超50億以上的有12家,而且速度還在加快。
建議:
一是重視木材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因為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消費國,消費量未來是剛性增長。國內除了人工林、儲備林建設以外,企業還要更多地和國外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使得我們資源的過去成本更低。
二是行業的創新升級應該加快。隨著國家頒布的一系列規劃綱要,很明顯的要求是綠色環保、智能是木業行業的趨勢,所以我們需要從設備工藝、設計、營銷等方面進行創新。
三是要促進行業資源整合。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木業產業作為一個地區雙碳情況下的循環經濟產業來定位。木業產業園建設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現在的木業產業園重復建設非常厲害,對資源的浪費也非常厲害,所以希望我們的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發揮引領作用,通過優化上下游志愿的配置達到高質量的發展,現在木竹結構建筑人居產業的聯席會就是很好的上下游產業的合作。希望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下一步要加強跟的合作。謝謝大家!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