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組織2022年3月18日消息,聯合國華盛頓公約附錄II(the UN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所列的兩種珍貴紅木交趾黃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中國市場俗稱大紅酸枝)和奧氏黃檀Dalbergia oliveri(其中包括巴里黃檀、乳狀黃檀、同奈黃檀等,均為奧氏黃檀的同物異名,中國市場名稱是花酸枝和白酸枝)的野生物種種群貿易和砍伐活動在越南被開始實施長達五年的禁令。
越南管理機構在華盛頓公約樹木物種方案(CITES Tree Species Programme)框架下對此二物種的展開了研究工作。由于附錄II要求對于受威脅物種的貿易進行嚴格管制以確保其存續不受威脅,而研究結果是交趾黃檀和奧氏黃檀的種群已經很小且碎片化。因此,持續的貿易將會威脅野生種群的存在。越南由此決定,禁止砍伐和出口野生種群的交趾黃檀和奧氏黃檀,期限為五年。
最近的二十年來,紅木貿易爆炸式增長,其中,材質重硬、花紋美觀并木質耐久的交趾黃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Siamese rosewood)因豪華紅木家具的制作而遭受了史無前例的空前浩劫。大量的交趾黃檀和奧氏黃檀流入越南,或被再出口到其他國家(主要目的地是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
越南是世界上擁有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國家之一,其境內森林面積將近1 500萬公頃。然而,由于林地退化、伐木和狩獵等活動及其衍生的動植物貿易,正在導致這種多樣性的快速喪失。一些瀕危物種之所以被華盛頓公約(CITES)收錄,就是旨在確保其相關貿易的合法、可持續和可追溯。本次越南針對交趾黃檀和奧氏黃檀的禁伐禁貿令將會在2027年再次進行評估。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