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木質人造板材消費正在增長,并且正在進行新的投資以滿足這些需求。然而,隨著對中密度纖維板(MDF)的需求增加及來自生物質能源行業的競爭,人們越來越關注木材的未來可用性。
過去20多年,生物復合材料中心(BioComposites Centre)研究了各種生物質原料在中密度纖維板生產中的應用。商業和環境問題推動了這項工作。商業驅動因素包括確保新原料緩解木材供應的減少和市場的多樣化。環境問題(例如需要更好地利用其他行業的副產品/廢棄物,以及需要增加回收利用)也是重要因素。
20世紀90年代初,該中心進行了一項綜合研究,以確定所選農業原料(ARMs)作為中密度纖維板生產原料的適用性。選擇調查的農作物原料(ARMs)是:麥秸、亞麻籽秸稈、芒草、黃楊和大麻。
該研究的一些主要目標是確定最佳的農業原料(ARM)添加水平和樹脂量,以優化中密度纖維板質量。該研究還考察了農業社區和人造板材行業之間建立供應鏈的可行性。使用中試規模熱磨機,中密度纖維板纖維由農業原料(ARM)生產,然后與木材纖維和脲醛(UF)樹脂混合。測試了木材替代為低至中等水平(20%和40%)的產品。結果表明,所有材料都適合,木材替代水平高達20%,而質量沒有任何重大損失。對于某些材料,在木材替代水平為40%時,板材性能有一定的適度降低,只有黃楊或芒草能進行全木替代。也可以單獨熱磨麥秸,但是即使使用高含量的脲醛(UF)樹脂和催化劑,嘗試制造脲醛(UF)樹脂膠合的秸稈板材也是不成功的。板材只能使用異氰酸酯(MDI)樹脂制造這一事實是秸稈的關鍵問題。這是因為在秸稈表面上存在蠟,顯著降低了脲醛(UF)樹脂的膠合能力。
該項目還研究了一年材料的儲存,包括受保護和未受保護的。結果表明,這似乎對板材性能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因此收獲后的農作物原料(ARM)的大量儲存是可能的。
來自業界的反饋表明,更有希望的農作物原料(ARMs)可能被視為替代品。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只有其能夠以與木材相同或更低的成本供應并且在供應安全和質量方面得到保證時,才會考慮采用。該行業還希望獲得有關生產過程本身可能產生的長期影響的更多信息,因為較高水平的二氧化硅和提取物可能會導致設備磨損。
目前,該中心對中密度纖維板(MDF)生產原料的研究重點是再生中密度纖維板的使用。從消費后和消費前的來源可獲得大量廢棄的中密度纖維板。這是目前尚未使用的潛在有價值的纖維來源。過去許多技術都在考慮這個問題,但基于批量生產過程,需要具有很高的壓力和消耗能量,無法負擔得起。然而,中密度纖維板回收有限責任公司(MDF Recovery Ltd)最近的開發,以及一些歐洲最大的板材制造商的全面開發,已成功證明其是可行的并且可以節省生產成本。結合回收產品的店鋪裝修和零售行業的市場拉動,以及促進制造業循環經濟的監管機構,其具有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