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5日,在俄羅斯索契的CITES常務委員會會議后,一條不起眼的決議讓許多紅木人惴惴不安:
自2018年以來,尼日利亞已經批準向中國和越南出口超過18萬立方米的珍貴木材(多數為刺猬紫檀),但沒有首先確保這些出口不會威脅到該物種的生存。
委員會決定建議暫停源自尼日利亞的這種木材(指刺猬紫檀)的商業貿易,直到尼日利亞對該國的物種進行了非致危性分析。
雖然只是對尼日利亞“履約協助”的建議,但在CITES框架內,常務委員會的這種建議等同于決議:CITES常務委員會可以建議暫停部分或全部CITES所列物種的貿易,并在CITES公約框架內有著特別優先的地位。
顯然,尼日利亞已經遵照執行。
今天,從尼日利亞木材商、國內木材商、國內清關公司處得到確切消息:尼日利亞刺猬紫檀的瀕危物種出口許可證,已經全部暫停掃描及向進口國發送郵件。
出口國將瀕危出口許可證掃描,并向進口國瀕管部門發送郵件,是在進口國海關換證--清關的必經程序。暫停掃描發送郵件,意味著尼日利亞的刺猬紫檀出口貿易停止。
包括尼日利亞已經簽發出的許可證,如果不能被掃描并發送郵件,也是廢紙一張,同樣無法在中國進行換證清關。現在,在尼日利亞買下大量許可證的中國木材商正在為此苦惱。
而那些貨柜已經在海運中的貨主現在更頭痛:如果尼日利亞不發郵件,這些刺猬紫檀到中國港口后就沒辦法清關,高昂的滯箱、滯港費,幾個月之后只能棄柜。
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怎么解決?據在尼日利亞的木友說,尼日利亞的林業和瀕管已在阿布賈開會商討,但目前還沒有結果。
尼日利亞的刺猬紫檀出口為什么被CITES常委會叫停?
事實上,雖然刺猬紫檀在2016年9月的CITES締約國大會上被列入二級瀕危,但尼日利亞對其出口許可證的簽發管理并不嚴格,也早就引起了環境調查署(EIA)的強烈關注。
環境調查署(EIA)在2017年11月初公示了一項40頁的調查報告《非法紅木買賣--中國的數十億美元木材貿易和對尼日利亞森林的蹂躪》,揭示了原尼日利亞環境部長阿米納·穆罕默德違反CITES公約規定,違規簽發了大量涉及刺猬紫檀的瀕危物種出口許可證書。
據EIA的調查報告,默罕默德夫人僅2017年1月所簽發的出口許可證,就使得超過140萬枝非法刺猬紫檀原木得以最終進入中國;其中2017年1月16日一天就簽發了2992份出口許可證。
刺猬紫檀,俗稱非洲花梨木,占據了中國紅木市場低檔紅木過半銷量的主力用材。
雖然刺猬紫檀在塞拉利昂、岡比亞、加納、科特迪瓦等多個西非國家均有出產,但尼日利亞的刺猬紫檀產出量卻是絕對的主力。
今天向在東陽木材市場知名的清關公司葉總咨詢了一下,據他的估算,從尼日利亞進口的刺猬紫檀,至少占了整個西非產地進口量的65%以上,至少。
尼日利亞的刺猬紫檀停貿之后,其它產地的資源和出產量根本不可能補上這個大缺口,并且,他們也全是CITES公約國。
此次尼日利亞刺猬紫檀停貿,和以前任何一次尼日利亞本國的政策性封關都不一樣,也和剛列入瀕危時的出證不順暢不同。
現在是被CITES盯上,被通報并"履約協助"、暫停貿易。
雖然以后肯定還會有漏網的貨柜出來,而且尼日利亞的瀕管政策也可能會松動。但是,除非尼日利亞愿意承擔被列入CITES公約禁貿名單的風險,否則像2017年至今年9月份那樣大量簽發許可證的盛況已基本不可能。
當然,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刺猬紫檀存量也很大,市場周轉庫存、囤積庫存和積壓庫存加起來,有人說有1萬多柜,也有人說有兩三萬柜。
國內生產刺猬紫檀的紅木廠至少2000家,又是薄利產品,全靠走量,最小的刺猬紫檀生產廠家每月也得生產兩條柜,規模大的廠每月都是十幾條柜,這些存量又能消耗多久?
雖然目前經濟大環境艱難,紅木市場壓力很大,但只要尼日利亞的停貿沒有出現意外,至多3個月,刺猬紫檀的市場格局和行情就會是另一番景象。
尼日利亞的刺猬紫檀出口被CITES關注和叫停,導火索是EIA的調查報告,根源是尼日利亞的刺猬紫檀資源確實所剩無幾。
2017年7月31日,尼日利亞加薩卡-古姆蒂國家公園守護人瑜罕納·賽義杜,在世界巡護員紀念日接受采訪時表示:
"刺猬紫檀在本地的名稱是Madrid,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樹木,可用于產出牲畜飼料、醫藥、布衣染料和高級家具。
不過,不幸的是,塔拉巴州已經是尼日利亞目前最后一個擁有商業刺猬紫檀開發資源的地方了,并經歷著嚴重的非法砍伐。"
任何事物的美好都源于一個事實:它們終將消失。美好的東西也都是這樣,總會消失得很快,容不得我們慢慢品味和感受。
幾年之后,再回首2018年的非洲花梨木市場和整個紅木市場,又會是何種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