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來,非洲贊比亞的染料紫檀Pterocarpus tinctorius大量進入國內木材市場,部分原木材質與印度的紫檀木Pterocarpus santalinus難以區別,故以“非洲小葉紫檀”的名聲流通,并成為中國木材市場最受關注的紅木樹種。隨著對于非洲大陸腹地森林的進一步開發,一種贊比亞產黃檀屬樹種又進入國內木材愛好者和經營者的視線,著實令眾人再次大開眼界,因為這種黃檀屬木材顏色范圍覆蓋了橙黃、金紅至深紫色,并且常見很多樹節在木材表面形成漩渦式圖案,深色的條紋更是變幻無常,花紋美不勝收。
事實上,早在2005年,就有福建木材商在莫桑比克發現了這種木材,當時以“黃花梨”的名聲流傳,只是由于資源稀少而有限,故未能開發。2010年,筆者在參觀上海世博會時購得這種木材所制作的贊比亞小型木雕制品一件,據當時的贊比亞商人所述,此木材來自該國西方省贊比西河上游的姆萬巴瀑布城附近。2013年,筆者在探訪贊比亞首都盧薩卡期間亦尋覓到此類木制工藝品,當地居民亦陳述來自西方省芒古和南方省利文斯頓一帶,商品名斑馬木(Zebrawood),地方名稱Mkulasinga,不常用的英文名有Glossy flat-bean,purplewood dalbergia。
國內木材市場對這種木材的流行名稱有:紫黃檀、安哥拉黃花梨、中美洲黃花梨、贊比亞黃花梨等,當然這些名稱均很不規范。筆者查閱了資料及對木材進行解剖鑒定后得出的結論是:這種木材的學名是 Dalbergia nitidula,中文名平滑果黃檀,分布于非洲安哥拉、贊比亞、津巴布韋、南非、莫桑比克、馬拉維、民主剛果、布隆迪、坦桑尼亞等國。平滑果黃檀木材管孔很小;木射線1-3列,亦很短小;其木材密度和結構酷似南美洲產塞州黃檀(又名賽州黃檀、巴西國王木),故建議以更合理的“非洲紫羅蘭酸枝”或“斑馬酸枝”等名稱流通。目前,上海市場這種較大的原木(直徑15-45cm,長度2-4.5m)統貨價16500元/噸。
紫羅蘭酸枝原指巴西產塞州黃檀 Dalbergia cearensis,在18世紀法國王室家具中被采用,并作為珍貴的細木鑲嵌材料,故名國王木,這種木材也是我國紅木國家標準所列舉的樹種之一,但是時下已經非常稀少且很珍貴,而贊比亞產的紫羅蘭酸枝則是國王木很好的替代用材。
(本文作者系上海木材行業協會木材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