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巧玉 張雷 通訊員陸志星報道 廣西新栽林木中“眼”熟能詳的桉樹少了,占據主導地位的是久別重逢的鄉土樹種、初見乍識的珍貴樹種和搖錢招財的特色經濟林。
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區山上造林415萬畝,已經超額16%完成年度任務;在人工造林和林木更新面積中,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和經濟林面積超過70%;桉樹面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0多萬畝,比例從40%左右降至30%以下。
新植鄉土樹種、珍貴樹種、經濟林與桉樹的比例從6∶4變成7∶3,反映出樹種結構調整力度之大,廣西森林已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
廣西山地多,平原少,巖溶廣布,全區林地面積2.39億畝,占全區國土面積的67.2%。1985年,廣西森林覆蓋率僅為22.01%,全區林地中2/3處于“無林”狀態。1990年起,全區先后大規模實施造林滅荒、綠化達標、沼氣建設、速豐林、退耕還林、公益林保護、石漠化治理、“綠滿八桂”、重點區域防護林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10項植樹造林和生態保護工程,使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一路“雙增長”。“十一五”后期起,廣西森林年生長量、年采伐量、森林蓄積年凈增量一直穩居全國之首。2013年,廣西森林覆蓋率上升到61.8%,全區林地中“無林”面積已不足7%,主要分布在嚴重石漠化的大石山區。
隨著森林數量的增加,廣西開始在質量提升上做文章。
在2013年全區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營造混交林比例超過30%的基礎上,今年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又明確規定,珠防林、海防林等有國家資金補助的重點生態工程營造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混交林比例達到80%以上,大幅度減少純林特別是桉樹純林面積比例。新造速豐林也一舉改變速豐桉主導的格局,轉向速豐松、速豐杉、速豐鄉土樹種、速豐珍貴樹種等多樹種競相發展,培育目標從中小徑材為主向增加中大徑材比重轉變。
廣西在14個市的主要交通干線兩旁、風景區周邊、重要村屯、重要城鎮,實施“五+五”花化彩化美化廣西大行動試點示范2萬畝,以適宜本地種植的5個主打樹種為主,為明年全面啟動大行動探索經驗。
與此同時,廣西積極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林迅速形成農村經濟新產業。油茶在全區蓬勃發展,核桃在河池、百色異軍突起,澳洲堅果在來賓鄉村廣泛種植。前年起開展的千萬珍貴樹種送農家活動,使珍貴樹種在全區廣泛種植。今年5月,崇左市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珍貴樹種培育示范市,成為獲得這一稱號的唯一地級市,其所轄的大新、龍州、天等、憑祥也被確定為全國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