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少、林木資源匱乏的莆田,充分發揮區位、港口和民間資本優勢,推動林產品加工產業快速集聚發展,成為中國木材加工、貿易、集散中心和木材進口基地。近日,從莆田邊檢站了解到,上半年該站已驗放進口原木突破30萬噸,再次刷新莆田口岸原木進口記錄。
莆田秀嶼港木材進口作業
莆田秀嶼港是我國第一個海港的進口木材檢驗檢疫除害處理區,年處理能力達300-500萬立方米。目前,秀嶼港已形成木材集散、運輸、加工組成的產業鏈,進口原木源地現已擴大到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和緬甸等國家和地區,是目前國內最大、進口原木加工設備最完整、配套最齊全的進口原木集散地之一。
為打造原木進口的“黃金通道”,莆田邊檢站在港區一線建立執勤點,官兵24小時進駐錨地、碼頭、船頭驗放監護,具備船舶出入境邊防檢查、邊檢各類證件辦理、服務咨詢、船舶監護管理等職能,最大限度地加快出入境驗放速度。同時,這個站實行全天候預約服務機制,在11個對外開放泊位“現場辦公”,無論刮風下雨、黑夜凌晨,保證船舶隨到隨辦,外輪靠泊后即可上下人員、裝卸貨物。
“只有人等船,沒有船等人。海港邊檢站作為國門窗口,首要任務是提升口岸通關速度。”邊檢員方進喜介紹說,他們不少創新舉措紛紛推出,如“網上報檢”、“QQ報檢員之家”、“3G口岸智能管理系統”、海港“一證通”、 “海漂驗證窗口”等,全力打造快速通關環境。與以往比較,每艘進口船舶原木卸載可節省2個工作日,僅停滯費用就節省13萬元。
木材進口數量是衡量木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2013年,莆田口岸進口木材量48.13萬立方米,同比增長83%;今年1-4月份,我市共進口木材26.34萬立方米,比增103.5%。“邊檢、港口、林業等部門紛紛靠前辦公、精簡流程,優化木材進口、加工、貿易的服務環境,讓我們企業直接受益,也更有信心把木材產業做上去。”中國湄洲灣外輪代理有限公司報檢員甘玉勇說。
據介紹,被譽為“最美鐵路”的向莆鐵路通車,使莆田口岸成為莆田至江西、湖南、湖北等內陸省份貨物往來的重要途經和最新的閩贛兩省海鐵聯運的出海通道。目前,遍布中國各地從事木材行業的莆田籍商人多達16萬之眾,創辦有750多家木材貿易加工規模企業,莆田市還榮獲“中國木雕之城”、“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和“中國木業之城”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