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的東南亞紅木廠區不同,非洲和中南美洲是近些年新增的紅木進口產區,這些產區的紅木資源相對而言還比較豐富。
紫光檀
在非洲,如西非的刺猬紫檀(俗稱非洲黃花梨)、東非的紫光檀(學名東非黑黃檀)、剛果盆地的雞翅木(學名非洲崖豆木)都是近年來逐漸被市場所接受的紅木品種,其存量也相對較大。但非洲也有部分紅木資源存量已日漸趨緊,像馬達加斯加的大葉紫檀(學名盧氏黑黃檀)就十分稀缺。馬達加斯加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禁止包括盧氏黑黃檀在內的任何黃檀屬與柿屬木材物種的出口了。而近期,同在非洲的加納、科特迪瓦及剛果布等國也相繼開始禁止部分木材的出口。在過度采伐中,非洲的部分紅木原木出口大門正緩緩關閉。
視線轉到中南美洲區域,該區域主要出口微凹黃檀、中美洲黃檀、巴西黑黃檀等紅木材料。其中中美洲黃檀、巴西黑黃檀等木材在我國國內應用程度較低。而微凹黃檀則因其色、紋、硬度類似緬甸紅酸枝,漸被我國市場接受。現今,在大紅酸枝匱乏的背景下,預計將有更多企業轉而采用美洲的微凹黃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微凹黃檀同樣已被列至CITES公約的附錄II中,其存量雖然比大紅酸枝稍大,但不加珍惜利用,也將面臨枯竭的一天?,F在中南美洲的紅木還有巴西黑黃檀、亞馬孫黃檀等此前國內較少應用的紅木木材,這些木材未來是否會被大量引進國內市場,還需進一步觀察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