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一
讀者來信二
鑒寶
問答說明:本欄目專家分別來自全國多個公藏機構和拍賣機構。讀者可將藏品圖片發至linlin@gzdaily.com進行咨詢,請選用高度清晰圖,并在郵件標題寫明鑒定品類,多張照片務必使用壓縮文件。
文、圖、表/ 記者林琳、郭曉昊 本期鑒定者:資深鑒藏家 李念慈
讀者:請鑒定這兩個小玩意是不是烏木制成的,謝謝!
鑒定:從圖片初步判斷,圖一可能只是水沉木,因為浸泡多時所以呈現黑色,但與烏木相比潤滑度不夠;圖二的佛像也不是烏木,看起來色澤偏紅。這些材料多半被市場商家統稱為烏木,但實際上多是陰沉木類。真正的烏木潤滑、光亮,人們在挑選時要多做功課。
本月初,江西修水縣農民梁財挖掘出一根長達24米、直徑1.5米、重80噸的疑似烏木。有人預測這根“烏木”價值數億元。近年來,關于天價烏木的傳言不絕于耳,烏木究竟是什么?真的那么值錢嗎?
藏家李念慈表示,烏木應是烏梅木,很結實、細膩,沒有什么紋理,自清代起就開始被發現了。“真正的烏木外面有一層白皮,而里面的心材是黑色的,真正可以使用的就是黑色的木心部分。”他回憶道,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烏木的價格還不是很貴,大概是2000多元一立方米的樣子。“我逛市場的時候看到一段挺漂亮的,就貪便宜買了回來。但切開一看,里面厚厚一層全是白皮,心只有一點點,真正能用作雕刻等的材料只不過1/3左右。”
烏木小擺件或把玩件較多
正是由于這個特性,少見大材料的烏木,也很難用來打造成套的大件家具。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拍賣市場上所能見到的舊烏木拍品,大多是小擺件或把玩件:“比如清代用來作為擺設的小幾或者裝東西的小盒子,外面黝黑發亮、精致上檔次。也有一些玩件是烏木做的,如說詩牌。”李念慈曾在芳村市場上看到商家把烏木一段段鋸開,當成座兒來賣,在上面擺放各種器物、盆景頗為雅致。“只用黑心的話,烏木的利用率就太低了,所以許多雕刻師發揮想象力,如把白色的部分雕刻成花生的肉,再用黃楊木雕刻成花生皮,就成了非常有趣的小件。”
值得注意的是,烏木在木雕中經常充當“配角”—作為其他材質的裝飾、搭配。比如中國嘉德2011年以207萬元成交的“明末清初烏木嵌紫檀圓角柜”、香港佳士得2012年以194萬元賣出的“清初黃花梨鑲烏木高扶手南官帽椅”等高價拍品上都能尋見它的蹤影。
“烏木鑲嵌酸枝的家具價格往往比全酸枝的家具價格更高,原因就是前者的品質和視覺效果都更勝一籌。”行家馬先生分析稱,烏木的價格原本跟紫檀等差距并不大,但由于只有心的部分可以用,做不了大件東西成為它在市場上流通的先天不足,到了后來,它在小件領域的風頭又完全被黃花梨等蓋過了,這也導致現在很多人并不了解烏木。
真假鑒定
陰沉木、金絲楠木都不是烏木
“現在市場上關于烏木的概念有點混亂。有的人故意混淆視聽,凡是看起來是黑色的木材,包括所謂陰沉木在內,都統稱為烏木,甚至不少東南亞進口的黑色木頭也被叫成烏木,這樣是欠妥當的。”李念慈認為,陰沉木是埋在地下或浸泡在水里很多年而變成黑色的木料,有的人甚至把它跟木化石混為一談。
“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金絲楠木,實際上跟烏木也是兩回事。楠木屬于白木類,而且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的金絲楠木根本就不是楠木,而是某些不良商家在其表面打蠟、上色冒充的。”他還提到,有的人所稱的“黑酸枝”,其實是木材“死”了很久的結果,但卻被吹噓成比酸枝更名貴,“黑”反倒成為一個賣點。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