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浙江民企商人傅建中斥巨資收購了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的一處林場,經過3年多開發,當森林資產估值從當初的70億元飆升至150億元時,林場公司卻突然被俄方以涉嫌違法為由查封,公司資產被強制拍賣,森林經營權被提前收回。
2012年12月9日,傅建中的新洲集團和它的黑龍江合作伙伴聯名向浙江省商務廳提交申請報告,要求向國家商務部提請,根據2009年中國商務部和俄羅斯經貿部簽訂的兩國間鼓勵和保護相互投資協議,依法組成國際仲裁庭,就此案啟動調查,以做出公正的仲裁。
在浙商傅建中看來,這個事件是一個預謀好了的局。現在看來,只有在中俄兩國派員并要求國際仲裁機構參與之下,才能討得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在未來的仲裁法庭上,他會呈現手頭掌握的一切俄羅斯有關部門違法的證據。
事情緣起于10年前。2003年,中俄兩國政府簽訂的《中俄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合作長期規劃》開始實施。以房地產為主業的浙江新洲集團也正籌謀轉戰資源領域。掌舵人傅建中決定跨境投資俄羅斯森林資源。
他采取的是股權收購方式。新洲集團與黑龍江國有企業辰能貿易有限公司聯手組建了黑龍江新洲材源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項目收購平臺,新洲占股70%,黑龍江辰能占股30%。
2003年12月25日,新洲木業分別與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國資局、俄羅斯霍爾金格林木出口公司簽訂收購協議,以股權轉讓形式收購了俄方哈巴羅夫斯克木興林業有限公司的100%股權,獲得這家公司旗下林場24.7萬公頃,經營權49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給予該項目2.3億元的長期貸款。
從2004年到2006年,是項目的投入期。中方在這片荒蕪的林地上投入1億多元人民幣,建成了辦公樓、職工宿舍樓、儲木場、造材生產線等基礎設施。
隨著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木興林場的原木采伐量迅速上升,2004年4000立方米,2005年3萬立方米,2006年,達到8萬立方米。沒到3年,木興林場24.7萬公頃的林地,市場估值就從中方剛入場時的約合70億元人民幣,飆升至約合150億元人民幣。
2007年3月7日,俄羅斯另一個林場租用的一家運輸公司的貨車,在運貨途中被俄羅斯交警攔截檢查,其中一名司機李元生的護照簽證,上面顯示是木興林場辦理。根據俄羅斯法規,木興林場的司機為別的林場運輸木材,屬于盜采盜伐行為,李元生當即被俄交警扣留。
///
不過,俄方很快查明,李元生并不是木興公司的員工,這張護照簽證上所謂木興公司負責人的簽名,其實是有人假冒的。
2007年3月29日,在事先無任何書面通知情況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檢察院以涉嫌盜采盜伐為由,查封了木興公司的全部資產。4月13日,檢察院搜查了木興林場的辦公樓,抄走公司的財務和生產文件。5月25日,檢察院查封儲木場。3天后再次搜查,并傳訊木興林場運輸隊司機。6月4日,以木興林場未及時繳納稅收為名,啟動破產、資產拍賣等程序。
7月23日,哈巴邊區自然資源部木興林管所公函傳達,決定提前終止在中方收購之前就與木興公司簽訂的林地資源租賃合同。理由是四條:木興公司未支付森林資源使用費;未履行合同規定的森林合理使用和森林耕種義務;違反俄聯邦防火安全條例;在進行木材砍伐時違反了森林管理的要求。對此,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認為,俄地方檢察院的一系列行動純屬強取豪奪。
沈驥如:俄方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到木興公司頭上,這個案子總的一個前提就是不存在的,就是虛假的,就是錯的,可以理解這是俄方故意設的一個局,然后以這個莫須有的罪名來查封木興公司,把這個木興公司100多億元的所有的資產等于充公了,這種做法是非常非常霸道的。
8月9日,哈巴邊區自然資源部木興林管所向哈巴邊區仲裁法院起訴木興林業有限責任公司,請求解除森林資源租賃合同,但法院沒有開庭審理并裁決。
9月18日,俄方稅務局進駐木興林場查稅,以欠稅為由要求木興公司破產。而事實上,根據俄方相關法規計算,木興公司當時僅欠稅款5.8萬美元,顯然并沒有達到資不抵債需要破產的境地。
木興公司以哈巴邊區檢察院無理查處林場和拍賣林場木材向法院提起訴訟,并聘請了俄方高級律師予以代理。拉佐區法院原定于2007年8月2日開庭,但最終以檢察院拒不到庭為由,推遲開庭至今。對于上述行為,沈驥如認為,俄地方檢察機關的行為對今后中俄投資合作是一個非常大的破壞。
沈驥如:以虛假的罪名把一個好端端的公司搞垮了,這種行為是嚴重破壞了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俄羅斯需要中國的投資,中國也需要到俄羅斯投資,本來是一個互利雙贏的時期,現在被他們一筆勾銷了,這個對今后中俄投資合作是一個非常大的破壞。
黑龍江省商務廳在對事件進行實地調查后,也在調查報告中提出這一結論:俄方在這個事件中,雖然采取了法律、稅務和行政的手段,但每一步,都是不正常的行為。
中國駐哈巴總領館、浙江省政府、國開行的調查報告,也得出與黑龍江省政府基本相同的結論。
就連木興公司委托的俄羅斯高級律師也認為,哈巴檢察院在查封木興林場木材之后的一系列行動中,很多環節涉嫌違法。沈驥如認為,從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俄羅斯的市場經濟還不規范。
沈驥如:這種行為說明俄羅斯的市場經濟還很不規范,地方的實業集團不按照市場規則來做事情,不擇手段的掠奪外國投資者的資產,這樣子對于俄羅斯自己未來引進外資也是沒有好處的。
最后沈驥如建議,以后中國企業到俄羅斯投資,最好不要獨資,最好聯合其他國家企業一起聯手到俄投資辦廠,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沈驥如:我們今后的投資一定要注意盡量避免完全是中國來獨資,如果浙江的新洲集團不是和黑龍江的一個公司,而是和一個韓國的公司或者是其他國家的公司共同來購買,如果俄羅斯要采取這種方法,這個事情在國際上糾紛就不是中國和俄羅斯,而是至少要和兩個國家打官司,俄羅斯的商譽在全球就要受到更大的損害。第二個應該是我們中國政府的有關單位和俄羅斯的最高當局來交涉這件事情,而且要求作案的俄羅斯遠東的這些地方壟斷企業給中國公司賠償,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以前我們暫停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投資。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的魏亮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兩國人民對吸引外資的觀念不同。中國人認為,來的都是客;而俄羅斯人則認為,來的都是賊。
魏亮:首先是中國人對于赴海外經商的認識應該有一個改變,比如說就我們國家引進外資的態度和俄羅斯在吸引外資的態度上就非常不一樣,在我們國家常說的一句話叫來的都是客,這是我們吸引外資的態度,人家來了以后都是以好禮相待,給各種優惠政策,但是像俄羅斯這樣傳統的能源資源型大國自認為是物產豐富,所以到俄羅斯投資他們有一句話這么說,來的都是賊,也就意味著所有去俄羅斯投資的人實際上都是為了去俄羅斯攫取資源,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很顯然我們國家去俄羅斯投資,他要更加小心,它的政治風險比一般國家更高的。
(中國木材網·新聞信息中心)